孟良崮战役:民心所向是胜利之本

2021-05-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纪 伟
    本报通讯员 张圣虎

  5月13日,在蒙阴县,来自枣庄市市中区的400多名小学生走进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幅幅记录峥嵘岁月的图片,感受74年前那场“出其不意,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华东野战军在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的指挥下,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概,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号称“五大主力之首”的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一举粉碎了蒋介石对山东重点进攻的战略图谋。巍巍孟良崮,似一座丰碑,见证着初心,铭刻着使命,彰显着党和人民生死与共的磅礴力量。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对解放区全面进攻失败后,1947年3月改为对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1947年5月13日,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下,华东野战军决定集中全部兵力,围歼位于国民党军密集队形中央的整编第74师。
  战役发起前,陈毅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就是要有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粟裕命令各纵队:“集中力量歼灭74师,宁可放走25师全部,不能放走74师一个连。”
  “当时战斗异常激烈,我军占领了一个山头,敌人马上反扑过来,然后我军再继续攻下这个山头,易手10多次。最后我六纵部队,像钉子一样钉在黄崖山,牢牢把25师挡住。”据蒙阴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铭铎介绍,华东野战军的顽强阻击,截断了国民党全部增援部队。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被困孟良崮的整编74师这支国民党王牌部队,3.2万人无一漏网,国民党军中将师长张灵甫也在主峰大崮顶的山洞里被击毙。为了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华东野战军2043名战士英勇牺牲,平均年龄仅23岁。
  孟良崮大捷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的嚣张气焰,对扭转华东及全国战局、实现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出击乃至新中国的成立起了重要作用。
  战役胜利后,陈毅诗兴大发,挥毫写下:“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新华社也发表了《祝蒙阴大捷》的评论。
  据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内的史料记载,一名在孟良崮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曾说:“老百姓对共产党是‘要人给人,要粮给粮’,却对我们‘坚壁清野’,不要说人和粮了,连鬼都找不到。”
  得民心者,人民全力支援。战役期间,沂蒙老区支前民工多达92万余人,平均每个战士身后有3.4个支前民工提供保障。“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成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的生动写照。
  □ 本报记者 纪 伟
    本报通讯员 张圣虎

  5月13日,在蒙阴县,来自枣庄市市中区的400多名小学生走进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幅幅记录峥嵘岁月的图片,感受74年前那场“出其不意,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华东野战军在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的指挥下,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概,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号称“五大主力之首”的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一举粉碎了蒋介石对山东重点进攻的战略图谋。巍巍孟良崮,似一座丰碑,见证着初心,铭刻着使命,彰显着党和人民生死与共的磅礴力量。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对解放区全面进攻失败后,1947年3月改为对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1947年5月13日,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下,华东野战军决定集中全部兵力,围歼位于国民党军密集队形中央的整编第74师。
  战役发起前,陈毅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就是要有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粟裕命令各纵队:“集中力量歼灭74师,宁可放走25师全部,不能放走74师一个连。”
  “当时战斗异常激烈,我军占领了一个山头,敌人马上反扑过来,然后我军再继续攻下这个山头,易手10多次。最后我六纵部队,像钉子一样钉在黄崖山,牢牢把25师挡住。”据蒙阴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铭铎介绍,华东野战军的顽强阻击,截断了国民党全部增援部队。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被困孟良崮的整编74师这支国民党王牌部队,3.2万人无一漏网,国民党军中将师长张灵甫也在主峰大崮顶的山洞里被击毙。为了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华东野战军2043名战士英勇牺牲,平均年龄仅23岁。
  孟良崮大捷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的嚣张气焰,对扭转华东及全国战局、实现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出击乃至新中国的成立起了重要作用。
  战役胜利后,陈毅诗兴大发,挥毫写下:“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新华社也发表了《祝蒙阴大捷》的评论。
  据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内的史料记载,一名在孟良崮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曾说:“老百姓对共产党是‘要人给人,要粮给粮’,却对我们‘坚壁清野’,不要说人和粮了,连鬼都找不到。”
  得民心者,人民全力支援。战役期间,沂蒙老区支前民工多达92万余人,平均每个战士身后有3.4个支前民工提供保障。“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成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