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行业观察 产经

2021-01-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我省小微企业“双升”战略实施三年成效斐然

  □贾祥峰 吴兴平
  
  2017年7月,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关于印发山东省小微企业治理结构和产业结构“双升”战略实施方案的通知》,启动实施小微企业“双升”战略。3年来,通过密切配合,聚焦发力,多维度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实施“专精特新”小微企业“育苗扶壮”工程,提升小微企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水平,加快小微企业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四化”步伐,有力促进了全省市场主体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培育了经济发展新动能,有力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小微企业数量规模实现翻番。按照“政策引导、主体自愿,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原则,破除条框束缚,提供便捷准入服务、落实税费优惠、不动产登记和商标专利权保护政策等5大方面的19项支持政策,激发了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内在动力。全省3年共支持引导13万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小微企业。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实有小微企业327万户,新增170万户,增长108.3%,小微企业占市场主体的比重由22.1%提高至27.9%,整体数量规模位居全国第三位。其间,新增现代服务业小微企业41.2万户,完成目标任务的205.8%;新增绿色环保业小微企业2.4万户,完成588.2%,小微企业在市场主体中的比重和活跃度不断提升。
  小微企业治理结构明显改善。大力实施“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次培育工程,市场主体结构不断优化。全省有12.9万户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个体工商户占市场主体的比重逐年下降,企业占比逐步提高,达到30.3%;新增“小升规”12186户,完成243.7%;“限下”升“限上”13568户,完成135.7%;2.1万家企业完成改制,占纳入企业改制任务的60%;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8486户,完成106.1%;在齐鲁、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4398家、1715家,分别增加2587家、1145家。
  小微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全省不同地域产业传统、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推进小微企业融入新旧动能转换工程,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扶持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小微企业做强做大。全省新增高端制造业小微企业48986户,完成489.9%;培育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17962户,完成179.6%;开展11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总数3730家。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小微企业16.1万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小微企业17万户,分别是“双升”战略出台前的4倍和3.7倍。
  小微企业品牌质量大幅提升。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小微企业进入核心技术、工业技术改造、制造业智能化、机器人、“互联网+”等关键领域,提升小微企业服务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新增小微企业注册商标55.2万件,完成552.4%,其中通过马德里体系等申请国际注册商标3012件,完成753.0%。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有效注册商标151.2万件,增加92万件;地理标志商标773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8695件,分别增加284件、6208件,均居全国前列。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6万件,增加5.4万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2件。
  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创新驱动。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对科技企业放宽贷款政策,创新构建“政银企”“政银保”和“银税互动”合作机制,扩大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大大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目前,共有132家银行机构实现“银税互动”业务的授信和放款,累计授信企业3.08万户,累计授信额度203.45亿元。疫情期间,新增授信企业1.27万户,新增授信额度95亿元,为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微企业生长环境升级发展。深入推进企业登记“多证合一”、“一业一证”、全程电子化登记、“双告知、双随机、一公开”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等商事制度改革,实现申请、受理、审核、公示、发照等全程电子化网上登记管理,为小微企业梯次升级提供登记注册便利。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特色小镇、科技孵化园区、众创空间、标准厂房和创业园、楼宇产业园、创业示范街、文化产业园区等建设,形成一批满足小微企业发展需求的“双创双升”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联合信用约束惩戒机制,完善企业信息基础数据库,形成覆盖小微企业及其投资人、负责人信息的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网络;组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和规范房地产、金融市场秩序等专项行动,加大对无证无照经营、非法集资、网络欺诈等违法行为的清理打击力度,维护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山东严厉打击
  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

  □房永顺
  
  1月13日,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2020年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办公室主任工作视频会议,山东省、江西省、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绵阳市作经验交流发言。省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桂敦山代表山东作了题为《弘扬抗疫精神,坚持人民至上,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的发言。
  2020年,山东省各级打击侵权假冒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和全面复工复产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弘扬抗疫精神,从严从快从重打击抗疫物资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坚定维护疫情防控期间市场经济秩序。
  统筹协调,履职担当,全力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全省行政机关立案查处侵权假冒案件29148起,涉案金额2.37亿元;公安机关破获各类侵权假冒案件62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77人;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侵权假冒案件384件641人;法院审结侵权假冒刑事案件272件。
  狠抓要案,重拳出击,保持打击侵权假冒高压态势。公安机关成功侦破日照市“5·25”制售假劣口罩案,涉案金额4亿余元;济南海关查扣一批侵犯日本“阿莱克斯有限公司”在海关总署备案商标权的口罩4.4万只;市场监管部门查获一起假冒他人厂名厂址、生产销售不合格口罩案,涉案口罩392万余只。
  开拓创新,强化协作,健全打击侵权假冒长效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出台《全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制度》,完善6项工作机制,对相关单位进行职责分工;省检察院举办专题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2019年度山东省检察机关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状况》,创新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省烟草专卖局制定《烟草打假打私重大案件和专项行动奖励办法》,编制奖励评审规程并开展首次申报,进一步健全完善烟草打假打私激励机制。
  下一步,山东将学习先进省市典型经验,强化部门协同,坚持依法治理、打建结合、统筹协作、社会共治,全面开创山东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新局面。
  

山东完成全国首个省级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地方标准的制定

  □刘香建
  
  山东率先制定发布全国首个省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地方标准《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及能力素质要求》(DB37/T 4293-2020)公布,自2021年1月30日起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知识产权人才的分类、培训目标,包括知识产权人才的能力素质维度、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内容,适用于山东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知识产权能力测评亦可参照。该标准实施后将在山东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模式、增加知识产权人才数量和提高知识产权人才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
  《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及能力素质要求》地方标准于2019年12月立项,先后征求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校等多部门的意见建议,于2020年12月获得省标准评审委员会批准。


我省开展长江禁捕“两承诺一倡议”活动

  □贾天舒
  
  1月10日至2月10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将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1个月的长江禁捕“两承诺一倡议”活动。
  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围绕水产品流通和餐饮环节,统筹线上线下市场,组织食品(食用农产品、水产品)市场开办者开展公开承诺活动,签订《食用农产品市场(含商场超市)不卖长江流域禁捕水域野生鱼鲜公开承诺书》。组织餐饮服务提供者开展公开承诺活动,签订《餐饮服务单位不做长江流域禁捕水域野生鱼鲜菜品公开承诺书》。会同省消费者协会等单位公开发布《长江禁捕从我做起倡议书》,倡导广大消费者不吃长江野生鱼,争当“长江禁捕”工作宣传员、监督员。
  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当地消费者协会等单位广泛动员辖区内相关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积极参与、响应,确保“两承诺一倡议”活动顺利进行。各地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或主流媒体进行宣传,进一步扩大专项行动影响力。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督促市场开办者、餐饮服务提供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索证索票等管理;将市场开办者、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承诺书情况作为日常监管的重点内容,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长江禁捕工作目标。


  山东完成“十三五”期间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
 
 □于晓燕
  
  为全面落实国家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准确评价能源利用状况、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18—2020年在全省部署开展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工作。
  目前已全部完成全省1535家重点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工作。对具备能耗的1461家重点用能单位,形成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报告,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对74家因关停、改组合并或上市总公司(无产能)等无法开展能源计量审查的重点用能单位,均已核实并注明无法审查的原因。通过开展能源计量审查,促进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强化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智能化升级,加强全过程和各环节用能管理,提升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期策划:王蕊 张振木 闫栋 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