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推进“德法共治”

历城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2021-01-07 作者: 段婷婷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段婷婷

  1月4日下午,济南市历城区市域社会治理校地合作共建签约揭牌仪式在历城区社会治理中心举行。同时,还举办了“德法共治”主题沙龙活动,共同探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推进“德法共治”的方式方法,在政法工作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教育、道德教化,充分体现“德法共治”的思想内涵。
实施“四线并举”共治共享
  近年来,历城区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围绕“怎么治”“治什么”“靠什么”,深化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实战管用的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之路。
  历城区高标准建设区级社会治理中心,将信访维稳、市民热线、网格化服务管理、雪亮工程等17个平台系统资源进行整合,汇聚“一站式”服务,实现区级、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依托网格治理,实施流程再造,历城区把市民服务热线、舆情线、信访线统一于网格线内,实施“四线并举”共治共享,将各类问题以网格为单位精准汇聚,为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与保障。
  按照网格化服务管理“六一标准”,实行“一网统筹”,配齐“一格四员”,实现“一屏管理”,落实“一群通办”,做到“一呼全应”,完善“一单考评”,筑牢社区(村居)网格基础,实现规范化运行。同时,不断完善民意收集风险评估机制、舆情监测预警防控机制等九项机制。
  随着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去年以来,全区累计处置办结各类社会关注问题5万余件,全区热线投诉量、网络舆情量、信访事项总量连续六个月实现“三量同降”。
“德法共治”融入社会治理
  为了更好地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1月4日,历城区委政法委、历城区法学会同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大学法学院携手,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并共同为校地合作共建揭牌。历城区委书记吕涛表示,历城区委政法委与山东大学法学院、儒学高等研究院开展的“发挥校地优势 弘扬中华美德”战略合作是充分发挥双方人才资源和学术资源,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和研究,实现学术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共赢、研究成果与地方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
  随后,以市域社会治理中的“德法共治”为主题的第二期“市域社会治理主题沙龙”举办。“德法共治”在基层实际工作中,如何做才能更贴近群众,走入群众心里?基层工作又面对怎样的困难和问题?现场,来自历城区的基层工作者、山东大学学者教授以及历城区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们街道的虞山新居每周都会开展国学课,许多居民参加,其中80%是父母带着孩子来。”郭店街道李西村专职网格员李虎认为,推进“德法共治”非常有利于社区治理。全福街道小辛社区党总支书记宋义来则表示,小辛社区通过国学文化教育,不仅带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还促进了孝亲敬老和社区和谐。山东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满洪杰、儒学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平生等从学术角度,就基层“德法共治”工作,以及如何开展合作共建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
  吕涛指出,历城区要将市域社会治理的虚化问题予以解决,保证历城区125万名群众安居乐业,通过将法律与道德相结合形成机制,以“德法共治”的方式融入到社会治理体系中去,虚事实做、缓事急做,重塑社会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