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从制造到智造的“山能样本”

——看山能重装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蝶变

2020-11-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周燕 高荣惠 井翔宇

  首台“泰山号”盾构机顺利下线,成为山能重装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一张“金名片”;
  加压过滤机产品技术稳居全球领先,大功率激光不锈钢熔覆立柱制造领跑全国,一批世界领先产品落户莱芜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助力高端装备制造起势腾飞……
  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是山能重装砥砺奋进、推动装备制造转型升级的身影。
  当推进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实施中国制造全球战略的时代旋律浩荡开场,山能重装以产品智能化、装备轻量化、生产自动化为主攻方向,传统制造与高端装备融合互促,开启了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发展蝶变。2019年实现收入103.85亿元,位列中国煤炭机械工业50强第2位。今年前3个季度完成营业收入84.86亿元,利润总额7281万元。
成为“智造标杆”
山能重装凭借什么

  强企兴企在实体,实体之盛在装备。
  审视“山东制造”,山能重装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窗口。
  “摊子大”。有山东泰安、枣庄、莱芜、新泰、宁阳五大工业园区和新疆、内蒙古、陕西再制造基地。
  外需低迷、成本高企、产能过剩,面对当下“中国制造”这些共性压力和挑战,作为2014年整合重组的“新集团、老企业”,如何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找到突围之路?
  “要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具备国际化视野、创新性思维、战略性理念,集中优势资源要素,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山能重装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圣国说,我们要跳起来摘桃子,引领装备制造行业变革。
  这个公司从班子成员到一线职工都深刻认识到,装备制造业必须紧跟煤炭行业的变革进行颠覆式创新和革命,走智能化升级之路。
  明确了发展方向,装备制造如何转型升级?张圣国认为,首先要找出短板,分析中国装备与国外同类先进设备的差距及短板,对症下药。他们向国内一流企业看齐、与国际同类产品对标,弄清楚“对方强在哪里、我们差在哪里、追赶的切入点在哪”。坚持问题导向,分别建立采煤机、刮板机、液压支架、单轨吊、铸锻造等数据库。
  其次,通过创新投入加速创新模式的转变。最后,在夯实制造基础的同时,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以及跟踪服务智能化,达到降低成本、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和提升效率的目标。
  2019年,山能重装智能采煤机、带式输送机智能生产及无人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无人值守自动装车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智能环保型储装运系统、智能平车压实系统、高强力宽幅轻型输送带6类技术和产品入围《山东省能源领域重点技术、产品和设备目录(第一批)》,液压支架、胶带入选“山东精品装备名录”。
发展“智造模式”
山能重装做了什么

  在“工业4.0时代”大趋势下,让机器会“思考”,实现机器的智能化生产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诉求。
  走进塔高园区的现代化车间,过去留存在我们脑海中的机械制造业企业场景瞬间被颠覆:高大的车间敞亮洁净,锃亮的新式生产线上,仅有四五名工人在机器的显示屏前轻松操控。
  塔高园区是国内唯一集研发、制造、配套、再制造于一体的大型煤炭装备合资企业。见证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该公司波兰籍总经理顾霄用纯正汉语告诉笔者,他对后疫情时代的公司发展信心十足。虽有重创,下半年仍有10亿元订单!
  产业还是那个产业,技术则不断升级。国内首家取得A类液压支架煤安标志证书;国内首家研发应用立柱千斤顶不锈钢熔覆技术;国内首家液压支架结构件智能机器人焊接生产线,国内首条全自动液压支架喷漆流线;国内首家研发制造应用40000kN液压支架综合试验台;智能焊接生产线、智能喷漆流水线、智能下料配送中心……
  山能重装组建智能开采研究中心,济宁霄云煤矿进行智能开采工作面改造和试运行,智能开采迈出坚实步伐。高速激光熔覆研发与应用、内孔熔覆再制造工艺研究、万瓦及以上激光加工装备的研制及工艺开发3个项目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
  装车站实现无人值守;成功研制出智能芯片输送带;皮带机具备危险区域智能监测和防飞车功能,人员进入危险区就自动停车;智能化升级实现新突破,标志着山能重装制造水平已经迈上更高的台阶,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升级。
  “智能生产线”集群优势,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理念,进一步释放企业产能,推进技术创新,实现由“装备制造”向“装备智造”的转变。
孵化“智造土壤”
山能重装拥有什么

  孵化智能制造的范围很多,包括定位、技术、管理、人才,需要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去对待。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让人才与产业共同“转型”。
  2019年投入研发费用2.19亿元,在核心技术上加大攻关力度。对各类优秀科技成果、优秀革新项目和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400多万元。在人才引进上加大力度,多渠道引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专家,推进集团产品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和高端产品研发,带动更新创新理念,提升产品质量,储备一批高水平技术人才。
  针对当下全球制造业均将智能制造作为重要发展目标,有不少制造企业大力推行“机器换人”,该公司却稳扎稳打,致力于通过实现人与自动化设备匹配,来打造精益智造。
  与知名企业合作仿佛为重装发展提供了“最强大脑”,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向数据的企业、创新的企业和集成的企业蜕变转型。在“工业4.0”带来的发展机遇下,不断加快装备制造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
  他们加快推进技术革新项目。立项推进煤矿综采智能化、电液阀及控制系统、支护单元少人化新型搬运方案、智能刮板机、绿色智能单轨吊、万吨级高端智能装车系统及智能清扫系统、永磁电机等15个重点项目攻关,顺应产品智能化发展趋势,增加“卖点”。
  此外,他们与中国铁建重工合作研究煤巷快速掘进、支护、粉尘防治和超前探测、巡检机器人等关键技术,推进装备智能化、机器人化。与德国马科公司合作成立公司,开展电液控制系统研制。
  “智造”转型的鼓点已起舞,保持勇于担当、勇立潮头的姿态,着力建设有特色、有品牌、有影响力的能源装备“样本”,山能重装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