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全媒

书记校长讲述大学精彩故事

鲁东大学党委书记徐东升、烟台大学校长郭善利登上本期“会客厅·书记校长访谈录”

2020-11-13 作者: 梁旭日 来源: 大众日报
  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专题
  编者按:日前,山东省教育厅与大众日报联合发起“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大型主题活动,重磅推出“会客厅·书记校长访谈录”系列专访栏目。以下为鲁东大学党委书记徐东升、烟台大学校长郭善利的访谈摘登。
敞开门办大学,为高质量发展贡献“鲁大力量” 鲁东大学党委书记 徐东升
  近年来,鲁东大学立足烟台、服务烟台,紧紧围绕烟台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侧,供给侧精准对接需求侧,以烟台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调整我们的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
  特别是山东获批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之后,学校党委及时作出反应,对应山东“十强”产业和烟台八大产业,整合我们的力量。比如,在烟台机器人产业方面,做的最好的就是拓伟集团,拓伟集团长期跟我们交通学院的团队合作生产机器人,它的研究机构就放在我们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去年开始,我们参与建设“东方航天港”,“东方航天港”是要解决卫星商业发射问题,填补海上发射的空白。医药健康产业,是烟台八大产业中一个潜力很大的产业,其中绿叶生命科学集团创新能力很强,在全国、全球都有很大的影响,最近双方刚刚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建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绿叶生命与健康产业学院。我们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也是很重要一个品牌——女博士创新团队,把科技送到了田间地头,不论小麦也好,蔬菜也好,农民需要什么,她们就做什么,为乡村振兴贡献了科技力量。同时,近些年,我们本科毕业生留烟台创新创业和就业的比例平均超过52%,2019年达到了56%。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氛围,服务高质量发展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不用学校去安排布置,科研人员就捕捉到了,这个敏感性就有了。同时,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他们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找到了感觉。
  “十四五”时期,鲁东大学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改革,通过学科引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评价一个高校在地方发挥的作用怎么样,地方最有发言权,而不是靠各种表格。你给地方做了什么,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我想这是对高校评价的重要方面。敞开门办大学,跟地方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大学才有生命力,才有活力。

在深化校地校企融合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烟台大学校长 郭善利
  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滋养城市。2018年以来,烟台大学确立了立足烟台、融入烟台、服务烟台的发展战略。去年,专门出台了《烟台大学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升学校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水平。我们提出了九项工程,校地校企融合工程就是其中之一。结合“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我们要把九项工程抓好,早日实现特色鲜明、部分学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
  在烟台大学30多年的发展中,我们注重校地校企融合发展,当然也重视科学研究的创新发展。这些年比较典型的,像我们与绿叶制药合作共建药学院,与台海集团合作共建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与荣昌制药合作共建生物制药专业。我们还与清华新华三集团、烟台市政府合作共建新华三数字创新学院,这些都是在提升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当然也给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强的推动力、创新活力。今年,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又与吉林大学合作研发新能源汽车的轮毂技术。这些都是学校科研创新、校地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
  山东是全国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烟台又作为“三核”城市之一,具有“三区叠加”优势。面向未来,烟台大学将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目标导向,加强对标达标,学习国内发展比较好的一些兄弟高校,像苏州大学、宁波大学,继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科研人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力、主动性。二是,我们提出每个学院要联系一个政府部门、两到三家企事业单位,实际上就是深化深入融合。三是,要苦练内功,提升内涵建设,特别在当前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加快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只有学校高质量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才更有能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 梁旭日 李欣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