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科教改革攻坚
  □王英龙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实践经验、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的重大课题,反映了党的建设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的新成果。今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发起九大改革攻坚行动,推动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没有高质量的党建作保证是很难实现的。
  在推进科教融合实践中,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高校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相辅相成,抓党建是为了促发展,要发展必须要强党建。2019年1月,省委领导到齐鲁工业大学宣讲,对学校提出包括“高校党建工作的示范”等在内的“四个示范”要求。学校(科学院)把2020年作为“党建引领攻坚年”,通过推动头雁工程、凝心工程、激活工程、阳光工程等四项工程,着力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全面引领科教改革攻坚行动。
  头雁工程提升领导力。省委明确提出重点工作攻坚年,实质上就是改革攻坚年。前进路上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束缚,最硬核的举措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最终的目标是一切围绕高质量发展,一切服务高质量发展。高校也要努力破除体制机制束缚,加快推进科教深度融合,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党委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建各项任务落实到党建工作标准之中,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党委班子自身建设过硬,示范带动基层党组织党建标准化提升。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作用,学校党委班子成员以及各部门、单位负责人,每人确定1项年度重点攻坚任务,党委每月调度一次进展情况,让领导干部打头阵、当先锋,把党的领导作用立起来,以党的坚强领导推动重点任务改革攻坚落地。认真落实省委教育工委《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等要求,制定出台《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实施方案》《党建“双创”培育创建项目管理与绩效评价办法》等,第一批立项建设标杆院系16个、样板支部55个、“党建+”品牌44个,强化政治建设,突出主责主业,擦亮党建品牌,推动全校(院)党建质量全面创优全面提升。
  凝心工程夯实聚合力。坚持团结干事、凝聚力量是我们党的内在要求和一贯主张,也是党领导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理想信念是凝聚力量的思想基础。学校(科学院)党委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铸魂育人的根本,共同打牢思想政治基础。聚焦科教攻坚改革新事业,深刻诠释办学定位内涵要求,培育凝练科教融合办学特色,共同绘就干事创业发展愿景,激发师生员工加快建设一流大学的内生动力、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党的领导是凝聚力量的坚强核心。出台《加强党委会自身建设的意见》,从政治建设、改革创新、严明纪律等7个方面推出23条措施,综合运用谈心谈话、座谈培训等方式传递信息、传导信心、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勇担职责使命,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宣传教育是凝聚力量的必要手段。注重用“身边榜样”的典型事迹教育干部,通过“两微一端”、宣传阵地、宣讲会等方式,对近两年校(院)涌现出的省“干事创业好团队”、“发现榜样”人物、“三八红旗手”、“优秀第一书记”以及校(院)评选表彰的30个干事创业好班子、22名担当作为好干部,进行宣传推介,营造见贤思齐、干事创业、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激活工程增强执行力。保证党坚强有力的关键是要提高执行力,这也是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的关键。学校(科学院)党委紧紧扭住“用人导向”这个牛鼻子,加强正向激励,鼓励干部勇担当善作为。一是科学地识。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通过对中层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大规模集中调研、“一对一”谈心谈话、深入防疫等基层一线蹲点考察、分管领导评价等多种方式,近距离、立体化察人识人,重点考察干部政治素质、能力担当、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情况,并注意在重要关头、关键时刻了解干部,提高知事识人、因事择人、合理用人的精准度,确保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二是大胆地用。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舞台。将干部日常履职表现掌握在平时,及时把敢担当、重实干的好干部纳入选任视野,特别是将年轻实干有潜力的干部安排到重要岗位,旗帜鲜明地为攻坚克难的干部撑腰鼓劲,让有为者有位。三是坚决地调。让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让位子。按照“问题导向,结果检验”思路,在全校(院)范围内公布中层班子和干部的考核分数、排名及等次,把成绩单主动“晾晒”给广大师生,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坚决调整下来,让无为者无位,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用人导向,让实干担当蔚然成风。
  阳光工程强化监督力。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保证。学校(科学院)党委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通过加强日常防控,督促干部知敬畏守底线。一是织密监督制度体系。针对机构整合后干部监督制度存在“重复”和“分散”等情况,修订完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兼职管理、出国(境)审批等制度10多项,打造了较为完善的干部日常监督制度体系。二是构建联动监督格局。以组织部、纪委为主体,审计处、人事处等部门共同参与联动,建立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及资源共享机制,定期“联审会诊”,信息共享,就有关问题及时交流沟通、研究对策。三是推出精准监督“清单”。针对干部监督重点群体和薄弱环节,制定《领导干部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要求干部逐一对照,认真检视整改,督促干部站稳政治立场、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工作作风。四是让监督“带电”真抓真管。加大监督问责力度,对违规违纪的干部绝不姑息迁就,广大干部从中真切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监督就在眼前,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意识明显增强。
  党建引领是一切工作的基石。四项工程将党建引领具体化、载体化,改革攻坚有了更加笃定的领头羊,科教融合生发了愈加强劲的向心力,干部队伍迸发出干事创业精气神,从严治党落实到日常监督全过程,学校(科学院)连续两年获得全省绩效考核优秀。随着改革进入到深水区和攻坚期,学校(科学院)党委将坚定不移提升党建质量,以党的领导和高质量党建引领科教改革攻坚行动,全力推动学校建设发展开创新局面,为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
孔子的“为学之道”
  □徐向群
  
  摘要:孔子“为学之道”的核心是“为己之学”,“为己之学”的实质就是学做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它意味着道德上的完善,人格的确立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从分析《论语》开篇三句话中可以得到佐证。
  关键词:孔子;为己之学;为学之道
  孔子认为“为学之道”是“为己之学”,学是为成就自己、完善自己、提高修养、拥有德行,最终成为君子。既然如此,仅靠学习书面知识是不够的,更要学习德行。对此,杜维明《儒家思想新论——创造性转换的自我》有云,为己之学“就是学做人”,“学习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而《论语·学而》开篇三句话就是对为学之道蕴含内容的最好说明。
  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学和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孔子所说的学并不是后世所说的知识性学习,而更多的是学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的是人伦关系,即“学做人”。“学做人”意味着道德上的完善,人格的确立及精神境界的升华。在学会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之前要先学修养,而学会修养以后,孔子重在实践行为。孔子将官学变为私学,官学中有诗、书、礼、乐,其中,诗、书属于“学”的范畴,礼、乐属于“习”的范畴。因此,学的是诗、书,习的是礼、乐。学习诗、书也是为了后面的实践行为,也就是“习”。学主要是学修养,而不只是知识;习是进行实践。孔子不仅教授弟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而且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重视以中国古代经典为核心的人文教养与文化传承,然而六艺、六经并非是孔子教育的全部内涵。孔门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文指的是诗书六艺;行指的是言行礼仪、举止行为;忠指内心诚恳;信是诚实守信。孔子所教即弟子们所学及所习的内容。后人还把《论语·先进》篇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称为四科。这些多与修养、德行相关,构成学与习的重要内容。
  第二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解决了向谁学的问题。汉郑玄以为,同志为“友”,同窗为“朋”。因而,有朋登门拜访,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因为这样大家可以一起互相学,互相讨论。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除了老师、友朋之外,其他人也可成为学习的对象。孔子主张要向一切人学习,“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潜心向学,学无常师:问官于郯子 学琴于师襄 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孔子认为时时处处都是学习的场所,要时刻保持勤学好问的习惯。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并提出“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孔子认为,无论在何地遇见何人,都能够受到启发,学到知识;人应善于学习他人优点,反省、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德行与修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而第三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决了如何学的问题。“人不知”含有两层意思。如果你和志同道合的人或同门讨论,人家误会了你,或不理解你,你没必要不高兴,或者迁怒于人家,或者去与其争辩。学的目的在于提高道德境界,达到君子的高度。当自己的道德、修养能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与人交往就可以很好地把握分寸,而过与不及都不妥。这样可以保持涵养,从而达到修养的目的或者达到德行与人格的完善。孔子认为,人所学的一切重在德行,君子就是德行完善的体现。孔子致力于修养、德行的培养,“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强调要对学习感兴趣,怀有强烈求知欲去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他不断充实与完善自我,为后世树立了终身学习的典范:“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由此可见,《论语》开篇三句话,揭示了学习的目标,提出了学习的框架,汇集了孔子为学之道的最精华内容,值得认真思考与推敲。
  
  (作者系山东女子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