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电商经济,解决扶贫产品“买难”“卖难”问题

新业态激发消费扶贫新动能

2020-10-29 作者: 晁明春 来源: 大众日报
脱贫攻坚·济南在行动
  近日,山东省暨济南市消费扶贫产品展销周成功举办,来自湖南湘西、重庆武隆、西藏、新疆和全省各市的扶贫产品齐聚展会,连接起了贫困地区和济南消费市场,线上线下五天销售额达8000万元,获国务院扶贫办点赞。
  今年,济南市借助“直播带货+展会促销”等业态开展消费扶贫,累计销售扶贫协作地区农副产品超过3亿元、市内扶贫产品1.6亿元,持续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增收。
  □ 本报记者 晁明春
    本报通讯员 张 婉

“直播带货”带出扶贫新天地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济南市今年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受阻,出现不同程度的积压、滞销、价格下降,销量同比下降10%-25%,严重影响贫困群众增收。面对严峻形势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发展电商经济,全力打造直播经济总部基地”,为疫情下的济南解决扶贫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提供了方案。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济南市探索实施“直播带货+展会促销”等业态模式,多管齐下激发消费扶贫新动能,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围绕今年的“玫瑰文化节”,平阴县签约淘宝第一主播“带货女王”薇娅,在扶贫公益直播专场,仅用3分钟就卖出15万盒玫瑰冻干花蕾茶,达到常规渠道3个月的销量水平,极大增强了花农们的信心。商河县开设直播平台和社区电商蔬果专场,圣女果专场吸引超过18万网友关注,直播时段预订出1000多斤“粉贝贝”番茄,同时在各短视频平台发起“十秒钟吃西红柿”挑战赛,通过后续下单和社区团购等方式售出10万斤;凤梨萝卜专场直播一小时,销售萝卜1000余斤;在腾讯微视频平台,直播点击量累计超过100万,为商河花卉种植企业带来了20余万株的网络订单。更多济南“本土网红”,也纷纷为扶贫产品代言打call,垛石番茄、商河扒鸡、章丘小米、莱芜黑蒜、长清蒲公英茶、南山鲜果等特色农副产品正一批批从济南销往全国各地。
“线下经济”实现融合新销售
  在“线上”试水直播带货的同时,“线下”的展会经济、体验活动,也正围绕搭建点多面广的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如火如荼地开展。
  5月16日,济南市举办“扶贫助农·山东好客云展会”,在“省会大客厅”——泉城广场设立实体“扶贫助农驿站”,面向中外游客长期销售各类农副产品,扶贫助农活动常态化。7月21日,济南市“泉水鲜桃”直播采摘节在南部山区仲宫泉泸万亩有机桃种植基地启幕,油蟠桃、京红桃等眼花缭乱的品种刺激了消费者购买欲,“滞销桃”有了“畅销路”。9月5日,商河县举办甘薯丰收节,现场与银座商城、华联商厦、家家悦超市等十多家超市企业集中签约,订单式销售。9月14日举办的山东省暨济南市消费扶贫产品展销周,更是把消费扶贫扩大到济南市的协作地、援建地,为更多扶贫企业、扶贫产品找销路,带领大家共同脱贫“抱团”致富。
  此外,大批贫困村还根据各自特点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消费扶贫活动。例如,平阴县安城镇让庄铺村今年举办了西瓜采摘节,林洼村举办了樱桃采摘活动,两村都是通过“自助采摘+游戏竞赛”等方式打造“农家乐旅游园”,在吸引游客观光旅游的同时销售村里特色农副产品。莱芜区牛泉镇东王庄村党支部委员韩梦娇是当地有名的“小米姑娘”,她将东王庄小米打造成为“网红产品”,累计为村民们卖出了5万多斤小米,今年她利用自身影响力,帮助村里的猕猴桃和草莓种植扶贫项目进行推广销售,效果很好。
“产品目录”做好消费规范管理
  让扶贫产品走向城市和消费者,需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平台对接,但前提是产品质量必须过硬。
  为此,济南市公布首批《济南市扶贫产品目录》,对涉及全市93家市场主体的100余种产品进行了集中认定,着力打造“百优扶贫品牌”。各级市场监管、商务和扶贫部门持续加强动态监管,建立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扶贫产品目录库,提高特色扶贫产品市场辨识度和消费者认知度,让优质扶贫产品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最终实现消费者和贫困群众“双赢”。
  目前,济南市正依据《目录》积极做好“消费”文章,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购买扶贫产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消费扶贫环境;发挥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金融机构、大专院校、医疗单位等在消费扶贫中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将工会经费、职工集体福利支出更多用于购买扶贫产品;组织开展扶贫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医院、进学校活动,建立长期稳定的扶贫产品直供直销关系;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争创工作,对接淘宝、京东、百度、快手、鹊华MCN等大型电商企业和直播平台,促进流通方式转型;展现省会担当,大力开展扶贫协作地区产品专项消费行动,把消费扶贫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济南临沂扶贫协作的重点工作,助力兄弟市共同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