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新空间,济南市历城区79家区属国企重组为五大集团——

待岗15年,她重新上岗了

2020-10-22 作者: 段婷婷 申红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段婷婷 申红

  “待岗15年,终于重新上岗了!”8月11日,42岁的李科静来到济南金典城建物业管理集团报到。待岗15年后,国企改革给了她再度上岗的机会。“我都没问待遇,肯定会比之前好。”李科静快人快语,心里的喜悦溢于言表。
公司就像“娘家”
  1998年,刚毕业的李科静被分配到济南市历城区商业局下属的历城商场工作。她本以为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想到2005年商场被出租,员工回家待岗。“那年我才27岁,孩子1岁多。”李科静说,“公司只发基本生活保障,起初一个月只有60多元,后来涨到了600多元。”
  李科静这些年零零碎碎做过不少工作,当过保安,进过幼儿园食堂,还在机关单位做过文员。“公司就像‘娘家’,一直想回去。”近年来,国企改革的加速推进,给了李科静希望。
  “2018年启动国企改革。”济南市历城区财政局国企改革工作负责人王连国介绍,历城区授权区财政局对区属国有企业统一监管,推进国企改革工作。经过调研梳理,2018年以前,历城区原有区属国有企业79家,由各主管部门监管。由于历史原因,多数与历城商场相似,以房产租赁勉强维持正常运转,部分已经资不抵债,企业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包袱沉重。
  2018年9月份开始,历城区财政局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初步掌握区属国有企业的基本情况,明确改革方向。“不过,改革推进阻力很大,比如企业主管部门过多干涉企业管理,不肯放手,困扰企业发展,也阻碍了改革步伐。”王连国介绍,改革工作一度滞后,难以推进。今年年初,历城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推进国企改革步伐,带来了巨大推动力。
国有企业市场化战略重组
  历城区财政局不断完善国企监管体制机制,大力整合优化国有资源,奋力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战略重组,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功能相同,业务相近整合原则,将原区属79家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今年3月份,随着历城国有资产管理集团和历城城市发展集团的相继成立。加上之前成立的历城控股、历城金融控股、历城建设集团,区级五大国有集团公司全部组建完成,拉开了发展的大框架,也打开了发展的新空间。
  李科静所在历城商场被重组进历城国有资产管理集团。该集团整合了40多家区属国企。“这些企业基本都没有主营业务,靠房屋租赁维持。”王连国介绍,重组之后,机构大量精简,利于形成发展合力。“以财务人员为例,以前40多家企业有八九十个财务人员,如今可以压缩到20人。”王连国介绍,不过这也让企业不得不面临人员安置的问题。
  根据摸排,有880多名员工面临分流。如何实现人员转岗消化?历城国有资产管理集团原本重组整合了济南百利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济南金典城建物业公司、历城国家储备库三个子公司,为解决员工分流问题,又新成立了山东国盛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山东铭洲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子公司人员原则上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优先使用各区属国有企业人员。像李科静一样,不少待岗多年的职工,“因人制宜”,有了新的岗位。
改革让企业获得新生
  改革不仅盘活了人力资源,还让其他资源找到了新生。
  在洪楼西路与花园路交叉口西南角,有一栋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五层建筑,曾用做酒店、餐馆、小百货等业态。该地块东临印象城,北临银座,附近的山东德云文化广场项目也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虽占据绝佳位置,却难以融入片区大发展。
  这便是历城区饮食服务公司的主要资产。该公司成立于1978年,有职工37人,就靠房屋租赁维持基本运转。公司也曾谋划提升改造,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形。
  随着改革的推进,历城区饮食服务公司被重组进历城国有资产管理集团,该地块终于迎来了新生。“为融入片区发展,集团将盘活资产,全力打造商业综合体,预估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功能涵盖商业、金融、办公等,建成后将对商圈业态进行丰富和补充。”历城国有资产管理集团董事长卢化武介绍,目前,前期的土地测绘、费用核算、资产评估、方案设计等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随着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历城区突出国企投向、全面优化企业配置,主导和支撑作用更加突出,改变了原来的数量多、分布散、作用差、实力弱的国企设置格局。同时,推进改革重组,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理顺管理体制,全面规范国企监管;实施政企分开,全面规范国企负责人职务管理。另外,实施市场化薪酬,全面建立国企经营业绩激励约束机制;减少企业设置,全面降低国企管理及运营成本。
  “下一步,以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监管职能,努力推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并继续加强日常监管。”王连国介绍,通过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壮大历城区国有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为历城区、济南市以至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