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山东

烟台市创新党建引领城市精细化治理新机制

“下呼上应”赢得“一呼百应”

2020-09-25 作者: 张春晓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春晓

  在招远市的各个小区楼栋入口,一张张二维码铭牌引人注目。这是烟台党建引领城市治理“全响应”平台设计的“有呼必应一码通”,大家用手机扫一扫,就能向社区、街道反映问题。从去年烟台市推行“下呼上应”机制以来,每个县(市、区)都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依托这些平台,一条涵盖诉求受理、分解研判、交办督办、反馈评价的“呼应流水线”,从小区到社区、街道,再到区、市一贯而通,“有事儿呼一下”已经成了很多居民的习惯。
  在城市里,各类要素高度集聚,各种问题错综复杂,烟台市把构建“下呼上应”机制,作为提升党建引领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的“金钥匙”,开发“呼叫—响应”平台,建立“呼叫”“响应”事项清单,规范受理、派发、督办等流程,并将事项办理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建立起一套流转顺畅、高效精准的问题解决机制。
  覆盖全域、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是党建引领城市治理的“底盘”,也是实现“全民呼应”的前提。一方面,烟台市不断加强网格化管理,在全市无缝划分1.7万个网格,将“呼应”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另一方面,不断将组织体系向群众身边下沉,推行支部建在小区上,按照每栋楼或30-40户配备党员楼长,建立“居民随叫、楼长随到”机制。润新社区是龙口市实施“楼栋善治”工程的试点社区,近日,社区党总支书记丁萍向27名新任党员楼长发放了聘书,统一辅导讲解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楼长们在群众家门口就能答疑解惑。
  社区直接面对群众“呼叫”,是打通“下呼上应”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烟台市把解决人的问题摆到建强社区这一“前沿堡垒”的首要位置,大力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绩效化改革。芝罘区作为中心城区,率先按照3岗18级标准,统筹2100多万元全额落实了740多名社区工作者的工资,人均提高1630元。芝罘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举文表示:“解决了职业体系的问题,就解决了‘岗责利’不统一的问题,是对社区工作者最好的关爱和激励。”
  仅仅打通社区“关节”还远远不够。街道作为“治理枢纽”,发挥着承上启下、协调各方的作用,街道强不强,事关“下呼上应”机制能否高效运转。烟台市把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上升为市委书记突破项目牵头推进,明确街道加强党的建设等7项主责,制定赋予街道5项权力的操作细则,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协税护税任务,推行街道“1+N”共治体,确保“呼叫”有力度、不落空。不少街道干部感慨:“以往,街道这‘一根针’总被上面的‘千条线’拽来拽去,改革后,街道统筹协调更有力,开始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现在是‘街道一呼、八方来援’。”
  “下呼上应”平台还是一个指挥调度平台,依托这个平台,市县党委可以整合各方资源,精准回应基层诉求。在烟台开发区福莱山街道,网格员发现某个小区存在违建,立即发出“呼叫”,平台当天就交办给区综合执法局,第二天就清除了违建。
  同时,烟台市还大力建设“1+15+N”党群服务阵地,在市、县、街道、社区以及商圈、小区等建设640多处党群服务中心,同步铺设“呼叫—响应”平台,让“下呼上应”有了阵地依托。在牟平区新城花苑小区党群服务驿站,今年先后有装修噪音、挤占消防通道等87件问题从这里“呼叫”解决;在莱阳市义乌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商户的诉求直接反映到相关部门,再也不愁东奔西跑反映问题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加强城市党建的根本价值导向,建立‘下呼上应’机制,自下而上受理群众诉求,自上而下解决群众难题,解决了以往基层治理原地空转的问题,使城市呈现出党群同心、幸福同行的生动局面。”烟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于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