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山东

奋斗不息,“苦”中闯出一片天

2020-09-25 作者: 刘一颖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一颖

张金海:追求创新的城市美容师
  “全国正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处理成本高。我一直在想如何改善这一情况。”9月24日,东营市市容环境卫生处职工张金海告诉记者,这是他最近最想突破的“难题”。
  27年前,脱下戎装的张金海义无反顾地走上环卫工作岗位。扫大街、清厕所、处理垃圾,这些别人眼中的脏活、苦活、累活,他不仅全都干过,而且干得有声有色。
  多年环卫一线的工作经历,让他对环卫工人的辛劳感同身受,在部队养成爱琢磨、爱钻研好习惯的他,把目光瞄准了环卫设施设备的改良升级。1997年,张金海发现使用高水箱式冲洗装置的公厕,存在严重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于是他开始自制节水器,光图纸就画了几百张,经过反复试验,最终研制出了智能数控式节水器的控制电路,并在全省推广,这也成了他的第一个国家专利。
  从此,他的“金点子”层出不穷,推出七十多项创新成果、三十多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借着“张金海创新工作室”平台,他把多年积攒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带出的三十多名徒弟也都成长为东营环卫战线上的技术骨干。
亢嘉颖:海上平台的安全守护者
  “参加了2020年度‘齐鲁最美职工’发布仪式,从济南领奖回来,我就上岗了。”9月24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海洋采油厂海二采油管理区副经理兼安全工程师亢嘉颖说,接下来将在平台上工作半个月,10月8日回陆地。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海油青年,亢嘉颖已在海上作业一线扎根了15年。海上风浪大,条件差,工艺设备复杂,对于来自内陆山区的“旱鸭子”亢嘉颖来说,既是煎熬,也是考验。虽然环境艰苦,但亢嘉颖从没想过放弃。
  2008年,他所在的采油管理区准备在海上建造投产第一座采修一体化平台,没有现成经验借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勇挑重担的亢嘉颖主动请缨加入项目组。此后,基地建造、设备安装等各个环节他都全程参与,当平台投产成功时,亢嘉颖已经在海上连续住了27天。
  怀揣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梦想,亢嘉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大海“缠斗”的5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默默地坚守着,奉献着。截至目前,他所负责的平台已连续安全环保生产7800余天,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80后的“硬核”担当。
杨庆山:盐碱地上的“植树人”
  “刚来试验站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荒凉的盐碱地,到处都是白花花的碱。试验站的水都很苦,就跟肥皂水似的。”9月24日,回忆起17年前初到工作岗位的情景,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寿光盐碱地造林试验站副站长杨庆山不禁一笑。
  “学了林业就用于林,周围的盐碱地荒凉的地方很多,我们将来可干的事情很多。”杨庆山一毕业,就来到试验站,向盐碱地改良利用这一世界性难题发起了挑战。条件落后,仪器设备匮乏,辨别土地的盐碱含量,培育抗盐碱植物,一个个难题接踵而来。“当时没有检测设备,我们就靠尝水来判定沟里的水可不可以用,老百姓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坚持下来也就成了经验。”他回忆说,为了采集耐盐碱种苗,还跑遍了全国各地的高山深涧、沙漠荒原。
  在杨庆山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寿光盐碱滩已经变身为千亩生态林,当地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他参与培育的一系列林木新品种,已覆盖全国14个省份,累计推广百万亩。“争取选出更多耐盐碱植物良种,用我们的新技术把盐碱地改良利用好,为祖国增绿添彩。”杨庆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