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先发力构建工业新生态

市北区打造青岛工业互联网集聚区

2020-07-01 作者: 李媛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李媛

  抢抓工业互联网风口,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是上合峰会后青岛新一轮开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掌握“平台+”产业生态体的市北区,以入选首批市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为契机,立足区情和比较优势,定位建设青岛市工业互联网集聚区。
借鉴深圳经验
打造产业发展新空间

  6月11日,市北区举办工业互联网发展座谈会,介绍市北区工业互联网行动方案,并邀请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对发展工业互联网进行讨论。
  6月28日,市北区启动工业互联网集聚区项目建设,与国人集团联合开发建设青岛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而这个借鉴深圳、东莞等产业园“工业上楼”经验后设计的产业园,是青岛市首个新型产业用地示范项目。
  该产业园规划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元,建成后可容纳高新技术企业30家,研发与总部经济70家,吸引高级人才进驻300余人,年产值30亿元,集都市工业、科技研发、商务办公于一体,将有效解决制约主城区工业发展产业载体缺失的短板问题。
  2017年来到青岛的深圳卓宝科技公司青岛分公司总经理焦建中认为,这几年青岛的营商环境变得越来越包容灵活,市北区拥有的高校科研资源正是他们企业发展所亟须的。“我们公司这次选择在市北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设立研发基地,就是看好其产学研一体发展的优势。”焦建中表示。
政策加持
搭建“个十百千万”框架

  青岛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是吸引企业进驻的第一步。目前,已有青岛理工大学、利恩迪电子科技公司、国工高新材料公司、赛飞特风险防控技术研究院、山东晶电电力集团公司、深圳卓宝科技公司等单位达成进驻意向。
  为了让更多产业生态里的优质企业选择青岛落户工业互联网集聚区,市北区还为其量身定制了优越的产业政策:对2020年1月1日后新引进的工业互联网企业,自注册之日起5年内,对年度区级贡献100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含)的,按照其实现区级贡献的50%予以奖励;对年度区级贡献2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含)的,按照其实现区级贡献的70%予以奖励;对年度区级贡献200万元以上(含)的,按照其实现区级贡献的80%予以奖励。
  “我们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希望企业能借助我们工业互联网集聚区的优势和布局得以发展。”市北区副区长刘大川介绍,除了制定精准的产业政策,市北区正围绕“个十百千万”搭建完整高效的工业互联网框架,推动智能化发展和新业态应用。
  “个”即是围绕邮轮母港区核心,鼓励企业用好海尔卡奥斯平台、港口集团、中车、青啤、浪潮等十个龙头企业,打造特定行业标杆性平台,引导企业广泛参与新型网络设备、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咨询分析等工业互联网核心环节,改造孵化一百个以个性化定制、人工智能、工业APP、集成方案等为主要方向的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
  同时,围绕工业互联网,聚焦科技创新,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数字科技、跨国公司总部、高端新材料千亩园区建设,引导产业集聚,推动全区差异化功能的产业布局;发挥研究院、行业协会、示范基地等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万平产业载体,推进万家企业上云,培育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设计赋能的先进制造业及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新模式。
工业互联网
赋能老城区转型

  抢抓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机遇,市北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正在用实际行动把打造青岛工业互联网集聚区的战略构想一步步转化为现实。  
  原本是劳动密集型的服装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流程再造、智慧升级,生产车间里流水线可变成全自动作业;在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上下游企业可以实现全面互联互通,平台模块化、标准化、平台化的快速推广复制能力,帮助橡胶企业提质增效……
  “我们这次与市北区合作,将建设青岛国家标识解析综合二级节点,基于统一标识解析体系的质量码平台和‘云洲’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两个平台,在城市云、智慧社区等方面加快推动‘数字青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市北区快速全面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和高效运维管理,助力市北区数字经济转型升级。”浪潮(青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唐立新表示。
  通过夯实“政校企”合作模式,目前,市北区已对接青岛科技大学,携手海尔、中车四方等龙头企业,依托柠檬豆、旷视科技等搭建产业平台,即将启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中心建设。丰富完善的配套和充足的流量场景,更为市北区提供了邀请校企合作、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企业落地的重要机遇。站在开放发展、老城复兴的新起点上,市北区以厚积薄发之势,围绕工业互联网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率先谋划定位,将培育出支撑青岛未来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