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经开区设立“大项目办公室”破除协作壁垒

保住一段灌渠 留下一抹乡愁

2020-05-15 作者: 杜辉升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纪伟 杜辉升
    本报通讯员 万发真 史秀芹

  5月8日下午4点,在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央商务区项目的建设现场,工地东北角的一间工棚里摆着两排桌椅。东侧,是项目方的设计、施工等部门;西侧,是该区项目包扶、财政、住建等部门。16个部门的近30名工作人员齐聚一堂,只为留住项目建设区域里的一段灌渠。
  用该区新兴产业服务中心项目推进部副部长贾磊的话说,这条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灌渠是当地居民眼中的一抹“乡愁”,即使需要修改设计图纸,也要留住它。
  “这个水渠,研究了一下,瀑布最宽只能做到1.5米,再宽就要重新做钢结构了。”会议上,项目方设计部门的负责人率先摆出一个问题。“这个灌渠的设计看起来没有艺术性,效果图上的样子就像是水管喷水一样,不美观,可以结合我们区的特色文化做一些造型。”该区住建部门的工作人员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围绕一条灌渠末端的瀑布设计方案,设计方、施工方、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坐在一起,面对面谈问题、找思路,省去了许多协调沟通环节,有助于项目快速推进。”贾磊说,“这样的协作机制,得益于我们区为了破除部门间协作壁垒而设立的大项目办公室。”
  贾磊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央商务区项目的包扶干部。据他介绍,中央商务区项目是该区东部生态示范园区项目的一部分,整个项目的总投资额达到了187亿元,合作期限是20年,项目合作范围有23.2平方公里。其中,既涉及城市开发、市政建设,还有景观绿化、水环境打造等内容,在推进过程中免不了要和方方面面的人协调解决问题。自去年9月19日项目正式开工,贾磊接打手机的频率就呈指数式上升。
  “就拿最简单的给工地开个大门这件事来说,就需要先协调街道、住建等几个政府部门,然后再分别去找项目方的设计部门、施工部门商定细节。”贾磊说,“不管问题大小,先打一圈电话成了每天工作的常态,我们团队颇有一种疲于奔命的感觉,不过最关键的问题还是项目推进效率不高。”
  但自今年3月份以来,新的压力促使贾磊谋求改变。为了落实省市关于“重点工作攻坚年”的部署,3月16日,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了“打擂台、抓攻坚”誓师大会,开展了重点任务大比武擂台赛活动。其中专门设置了项目推进擂台赛,针对拟开工项目和重点在建项目,在项目总投资额、项目建设进度、项目到位资金、建设工地扬尘治理、疫情防控五个方面开展比拼,并按照15日一个节点,制定项目建设目标任务、考核项目到位资金情况。
  为了提高项目推进效率,贾磊的团队开始针对共性问题,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有一次,为了优化项目规划方案,政企双方的几个部门在该区管委会开了一场小型研讨会,大家面对面商量对策,很快便把事项敲定。这次经历给了包企干部们很大的启发:如果能定期把项目推进过程中涉及的各部门召集到一起合力攻坚,对于问题的解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区级领导的牵头下,一个被称为“大项目办公室”的虚设机构成立了,每周五下午4点,政企双方16个部门的代表齐聚一堂,梳理前期问题、部署后期工作,一些需要多头跑才能解决的事项实现了加速办结。
  3月底,为了在项目建设区域内实现海绵城市的效果,项目方希望设计新的排水线路,这就需要协调热力、道路、园林等诸多部门。在这个想法被提出后的第一个周五,“大项目办公室”便召集有关部门现场办公,不到两天时间便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顺利进入了施工环节。“要是放在以前,靠我们包扶企业的几个人挨个去联系,逐个去跑,至少需要两周的时间。”贾磊说。
  5月13日,记者从临沂经开区党工委督查落实委员会办公室获悉,在该区重点任务大比武擂台赛第四阶段的考核中,中央商务区项目在12个重点在建项目中连续两个阶段名列榜首。“‘大项目办公室’这样的协作机制破除了协作壁垒,凝聚了攻坚合力,在今年重点工作攻坚的背景下,很有推广价值。”临沂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新兴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张秀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