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种树

春天种树 “盛德在木”

2020-03-12 作者: 卢昱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卢昱

  今日是植树节。惊蛰过,春分临,风和日丽,雨水充润,这段时间是植树的好时节。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韩安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确定在每年清明。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
  因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城市将今年的植树节改到线上举办。不少地方通过网络组织春季义务植树活动、“云植树节”。热心市民可通过网上捐款、网上答题等形式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其实古人也大力提倡种植树木,虽然没有植树节,却不影响他们对植树的热爱。
齐鲁千亩桑麻
  古时,植树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制丝的方法。为了养蚕制衣,就要植桑。至迟在周代,中原地区就已出现大片桑园。
  《礼记》中说“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就是鼓励人们顺地之道、天之德在春天种树,并视之为最大的道德。即使在诸侯混战、四方割据的春秋战国,植树依然盛行。孟子曾经向梁惠王献策,五亩大的宅地,如果周围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何愁没有衣服穿?齐国名相管仲要求城民布衣利用房前屋后种桑麻,城墙周围种荆棘,以巩固城防,并立论道:“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不可以为天下王。”
  在德州夏津,至今还保留着六千多亩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这片桑树林最早可追溯到元朝,特别是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至20世纪20年代,百姓掀起植桑高潮,鼎盛时期种植面积达8万亩。相传此间树木繁盛,枝杈相连,“援木可攀行二十余里”。千百年的选育,桑树在夏津已由“叶用”变为“果用”。附近居民多食桑椹而长寿,因此桑园又叫“颐寿园”。
  古人早早发现植树可以佐食、备荒,还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史记·货殖列传》载:“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秦汉时期“安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淮北、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枣树、桃树、梨树、柰树、柿树、杏树等经济林木在齐鲁大地的种植历史,也有数千年之久。
  受燕赵栽种枣树的遗风影响,鲁北地区至今仍有栽培枣树的传统。鲁北小枣、冬枣,已闻名遐迩,不少地区尚存诸多历经千百年风霜的枣树。
绿化城市 美化环境
  植树除了满足吃穿,古人还将树木用于城市建设——绿化城市,美化环境。春秋时的政治家子产在郑国为相,重视绿化,城中“桃李垂街”。秦始皇筑驰道,道旁“树以青松”,“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
  古时,衙门、学校、街巷都喜欢栽植槐树。西汉时,人们称政府机构为“槐衙”,称读书人聚集的会市为“槐市”,就是因为那里遍植槐树。隋唐洛阳还以樱桃、石榴作为夹道树。而槐树真正被赋予感情寄托是在明朝。明初,朝廷将山西人口大规模移往全国各地,出发地点即是洪洞县一株大槐树,故民谚有“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槐树从此成为“寻根文化”的符号。
  古人除在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栽植槐、松、榆、梧桐等树之外,还常在堤旁岸边种植杨柳。柳树,有垂柳、旱柳、杞柳等不同品种。不论哪一种柳,长得都很漂亮,《诗经·小雅》中的《采薇》诗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在北宋的都城汴梁,柳树的数量也远远多于槐树。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中,大大小小的树木有170多棵,其中柳树占了大多数,堂前屋后,路旁水边,总不少曼妙柳姿。
保护森林树木
  古人除了热爱植树,更注重保护森林树木。早在先秦时期,就设有专门掌管国家山林的官员,此类官员称为“林衡”或“山虞”。山虞职位较高,主要负责制定保护山林资源的政令,对树木的栽种砍伐进行决策;林衡职位相对较低,受山虞领导,主要职责是巡视山林、执行禁令等。
  在山东不同地区,曾发现数块护林碑。章丘水龙洞村,有一块清宣统二年(1910年)的护林碑。当时,章丘县衙制定保护山林的乡规民约,并在水龙洞村立碑写道:“凡山坡林木,一体妥为保护,不准任意砍伐。倘有无知之徒,胆敢仍蹈故辙,许该庄首示指名,禀送来县,以凭从重究办。”在淄博市博山区虎山上,有一块《封禁碑记》主要记述了地方官查处该县孙惟太偷伐树株一案的经过,以及要求附近庄民自封禁碑告示下达后,保护树木、以防偷伐的规定。
  古代劳动人民还积累了丰富的植树经验,被有心人记录在书里,流传至今。东汉崔寔《四民月令》里就有在正月“移树”“剁树枝”“不可伐竹木”,在二月“掩树枝”等管理树木的方法。这也符合农谚“冬天植树一场梦,夏天植树一场病”的说法,因冬天、初春气温低,树木处于休眠状态,此时移栽几乎不受什么影响,成活率反而更高。
  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设栽树专条,记载了许多植树管树的原则和方法。在此书的序里,他还用“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种树”的农谚来说明种树的重要性。除了栽种方法,贾思勰对栽种时间的记载更为细致,由于地域、气温的差异,有些树木移栽可根据芽叶生长情况适时移栽。他认为,当枣树芽长到像鸡嘴的大小和形状时,槐树芽长到像兔子眼大小时,桑树芽长到像虾蟆眼大小时,榆树芽长到像小疙瘩瘤时,其余杂树芽分别像鼠耳或虻翅时,就是各自适宜移栽并易于成活的时候。在这些最适宜的时间段移栽的树木,树叶长得快,成活得好。
  贾思勰之后,很多农学家的著作中都有植树的内容。古人的植树情结,深厚饱满。古今相似,在春天栽下绿色,种下新一年的理想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