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古法烧制陶瓷技艺传承取得阶段性成果

枣庄江北第一柴窑开窑

2020-01-09 作者: 张环泽 来源: 大众日报
  江北第一柴窑开窑仪式
  □记者 张环泽 通讯员 李 伟 报道
  本报枣庄1月8日讯 8日上午,2020年第一场大雪过后,位于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村的江北中陈郝陶瓷研发有限公司传来喜讯:江北第一柴窑开窑。这标志着古法柴窑烧制陶瓷技艺传承取得阶段性成果。
  记者了解到,这座江北第一柴窑于2019年12月27日装窑、12月28日点火,经过13个昼夜的烧制和等待,包括仿古瓶、仿古罐、开裂坯、梅瓶等16类360余件作品出窑。现场举行了简短的开窑仪式,40余位陶瓷制作技师和爱好者参加了开窑仪式。
  江北中陈郝陶瓷研发有限公司经理马士常激动地说,从装窑、点火到成功开窑,有三个没想到。第一没想到作品烧制成功率那么高,通过清点检验,这次用古法烧制的陶瓷作品成功率达到了70%以上;第二没想到烧制时间如此之短,从点火到达到1300摄氏度的烧制温度只用了72个小时;第三没想到古法制作烧制中陈郝陶瓷技艺传承能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也是最大的惊喜和收获。
  中陈郝是薛城区一个古老村庄,约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居民聚落。钓台、卓山余脉,山麓一带盛产高岭土,土质非常黏,不容易断裂,适合做陶瓷。所以,民间流传着一句话“中陈郝瓷土筐值百钱”。早在1400多年前,这里就开始了瓷器的烧制,并形成交易市场,历隋唐,经五代,至宋元,这个交易场所日益兴旺昌盛。到了明清时期,中陈郝已成为烧瓷业的集散巨镇。与京杭大运河相通的蟠龙河自北向南从村中流过,河上桥梁横卧,桥下舟船竞游,两岸窑炉星罗棋布,沿河靠桥庙宇林立。因此,直到现在这里还流传着“九庙十桥七十二座缸瓦窑”的掌故。中陈郝是我国北方地区瓷窑烧制业的发祥地,繁盛时瓷窑遍布村庄四周,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有“江北第一窑”和“鲁南瓷都”之美称。2006年,中陈郝瓷窑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3岁的马士常从事过餐饮、仿古建筑等行业,作为土生土长的中陈郝村民,对村子的历史了如指掌。小时候,他看到村民盖房子、耕地,挖出来很多瓷器,大部分都是生活用品,如碗、盘子、罐子、坛子等。1987年秋天,山东大学和枣庄市博物馆联合对中陈郝村的古瓷窑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部分文物,确定了瓷窑烧制瓷器的时间。经常旁观发掘工作的他,一下子被文物专家们渊博的知识和出土的各类精美陶瓷物品所吸引,慢慢开始迷恋起了家乡的陶瓷。
  中陈郝主要盛产青瓷和白瓷,造型古朴凝重,坚实耐用。从2014年开始,马士常心无旁骛,专心研究中陈郝陶瓷技艺。2017年,他自费到淄博、景德镇学习制陶技术,投资50余万元购置先进的陶瓷制作设备,新建混窑、电窑、柴窑各一座。经过不懈努力,逐步掌握了古瓷烧制技术,失传多年的中陈郝陶瓷制作技艺又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谈到下步打算,马士常信心满满,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让古瓷制作向产业化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参与其中,在古瓷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得到实惠。在作品研发上,高、中、低档同步推进,让中陈郝陶瓷作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同时,他还打算建一处陶瓷艺术体验馆,让市民乐享古瓷制作全过程,将中陈郝古瓷制作技艺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