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蹲点调查

玉米+牛+梨=?水稻+鱼+藕=?

两个村庄的循环农业实践

2020-01-05 作者: 马海燕 陈辉 来源: 大众日报
绿色农业——
  □ 本报记者 马海燕 陈辉 
         李广寅

  2019年11月22日,记者到东营市东营区朱家村和垦利区垦利街道七村,看到了这两个村给出的答案。
  在朱家村,1000亩玉米、16栋养殖大棚里的肉牛、500亩梨树,是农业生产的主角。“我们村这1000亩玉米可不是给人吃的,都是给牛吃的。”朱家村妇联主席朱小花讲罢便哈哈大笑起来。当玉米煮到稍有些咬不动的时候,与玉米秸秆一同打碎,就成了肉牛最爱的“营养餐”。
  朱家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明说,2011年村里成立养殖合作社,他是朱家村规模化肉牛养殖带头人。进村路以南是养殖合作社所在地,村里32个养殖户加入养殖合作社。记者了解到,这里被东营区授予“东营区肉牛养殖实践与教学基地”。
  创业开始,最让他们头疼的就是资金不足。在李连明等合作社成员的努力下,第一年他们借到480万元。“这笔钱到期后,成员们都按时还了款,诚信是我们合作社最大的‘社规’!”李连明说。朱家村人的诚信打动了多家信贷单位,现在多家银行主动上门询问贷款需求。合作社成立8年多以来,没有一户发生过贷款违约。
  有了资金,牛养得膘肥体壮,牛肉流向加工厂,牛粪也得到梨树种植户的偏爱。朱家村成立了果树合作社,村里土地多为盐碱地,牛粪制成的有机肥让这片盐碱地逐渐变肥沃,减少了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合作社种出香梨的品质。
  “我们主要种龙居早香梨,品种好又有有机肥助力,结出果来又脆又甜!”朱小花自己种了9亩梨。每逢八九月份成熟期,收购香梨的车辆蜂拥而至。2018年,朱家村举办了首届梨花节,大量游客来朱家村一睹连片梨花的风采。
  “现在东营市公交公司的35路车也要通到朱家村了,游客来赏梨花、采香梨就更方便了。”李连明很欣慰。
  出朱家村一路向北,记者来到垦利区垦利街道七村。
  “我们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种水稻,1988年种藕。后来,我们在藕池和水库里养鱼虾蟹,养鱼的水又能灌溉稻子,这不是简单的循环,这里面的好处我得慢慢跟你说道说道!”在村委会,记者见到了七村两委成员张文彩,他的笑声爽朗又朴实。
  2013年,七村成立水稻专业合作社,全村人一个不落以土地入股。记者参观的水稻加工厂便是合作社的产业之一。
  “你们来得巧了,我们正抓紧加工稻子给客户送去。我们的大米每公斤比普通大米贵2元左右,供不应求!”垦利区烟草专卖局驻村第一书记苟鹏飞一边检查装袋大米的质量一边说。
  为什么卖得贵?一是七村水稻属于生长周期长的晚熟品种,还有一点就要说到循环农业了。“水库和藕池里的水因为养鱼更肥了,灌溉出的水稻口感更好,更有营养。”张文彩向记者解释。
  “富硒有机稻成本高了,产量也低了一半,但卖价高,村民收入反而增加了不少!今年达到98元/公斤。”苟鹏飞介绍,这是全省唯一一块采用罩网模式种植的富硒有机稻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
  张文彩又说起藕池养鱼。鱼能吃掉藕池里的杂草,鱼粪能肥藕,这样一来,省下了不少除草、购买鱼饲料和藕用肥料的钱。“鲢鱼、草鱼、鲤鱼、鲫鱼,还有小龙虾、螃蟹,每年能产两万多斤,有大车来村里收,也拉着去北京、天津卖!”张文彩接着说,“每年产藕500多吨,在周边市场就卖完了,都不用去外地。”
  玉米+牛+梨=?水稻+鱼+藕=?答案已经很明晰了:等于物尽其用、等于村民致富、等于循环经济、等于绿色发展、等于村容村貌大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