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以传情 乐以养德

——新时代声乐教育及从业者的初心使命

2019-12-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宋丽萍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时,大江南北、大街小巷处处飘荡着这首豪迈的歌曲。电影、快闪、歌咏比赛……56个民族以不同形式用这同一首歌尽情表达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爱。一首声乐作品就能让人热血沸腾、催人奋进,彰显了声乐的时代力量。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正和。”可见歌唱是百姓大众最淳朴和直接的表达。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无一不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共同谱写和演唱的美好华章。
  当今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已经上升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更加呼唤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声乐教育,从业者要勇于担当,通过歌唱的普及、推广,引导百姓修身养性、弘扬正能量。
  艺术教育中的声乐艺术有它独有的特性,如声带不需购买且“随身携带”、参与不受人数及时空局限、可雅俗并存。声乐作为专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音乐教师、歌唱演员及音乐行业人才等社会功能。从古至今的朝堂庙宇里、百姓日常生活中,声乐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展示着人们的文化生活及情感。婴儿的啼哭、母亲的摇篮曲、劳动的号子、恋人间的情歌、战争中的怒吼、甚至是卡拉OK的娱乐……甚至,当我们无法言表的时候,歌唱即是最好的表达。
  声乐是建立在人类精神生活审美需求上的人类艺术创造。最早的记载为仓颉造字以“楽”造“薬”,周公制礼作乐,孔子完善礼乐体系,礼以铄外,乐以和内,历朝历代均设置专门机构采风闻政,通由“利乐”可了解民情、民俗之盛衰利弊。
  新文化运动以降,自学堂乐歌开始,声乐便进入音乐专业教育,随着西方科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专业的技术性在声乐教育中居于主导,而美声唱歌法又借科学与标准的旗帜占领了声乐课堂,而京剧、昆曲、各地民歌等传统唱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继而式微,“迎来女婿气跑了儿子”。新时代部分音乐从业者及专家对此深刻反思,呼吁复兴地方民歌等优秀传统唱法艺术,但受制于美声等高雅技术派影响,声乐与老百姓需求之间存在着一道无法打通的“隐形门”,比如,高雅文化进社区还存在演员比群众还要多的现象。
  究其根本,一方面是担负培养声乐专业人才的高校以学科建设、国际化指标为建构需求,作曲技法强化调式调性,学科圈内自娱自乐,结果“曲高和寡、脱离群众”。另一方面,快节奏社会变化、失衡与不确定的生态环境,使人的情感及内心越来越表现为浮躁、焦虑、困惑,由此对声乐功能及形式需求也发生改变。要解决“人类的现代病问题”,只能回归艺术、歌舞、戏剧、文学等,让人成为人本身,以丰富的艺术活动让人体验生命的健全和生活的鲜活,歌唱过程中神情的愉悦、身体上的气沉丹田、能量共振等更能让人向下沉淀、慢下来、放松下来。
  人人需要歌唱,人人都可歌唱,声乐艺术让人真正成为有血肉、有灵魂、有真实情感的人。以老年人为例,他们主体意识日益跃升和健康意识愈加高涨,表现出对身心健康和美好生活的更多向往,由此出现群体性走进声乐课堂。值得一提的是,恢复高考后前几届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下老年群体的主力军,有素养、有文化、有精力、有经济能力,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在台下当观众,鼓掌叫好了。他们正从“我要听”转变为“我要唱”,老年大学普遍存在声乐班一位难求现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是和谐美丽社会中老百姓的内心呼声。
  社会对声乐有着极大的需求,声乐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顺应时代与民众需求回归群众,专业价值的体现要在服务百姓、贴近生活中实现,任何脱离人民群众的艺术形式都会失去其生命力。作为专业声乐教育培养基地的高校、艺术团体应该扎根时代生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跳出声乐技能的“圈子”,培养出应用型、综合性、创新型、服务大众需求的人才,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使命担当。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艺术院校要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切实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坚持德艺双馨,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造就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专门人才。在声乐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艺术高校及声乐教育等专业机构应该以声乐为抓手,夯实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视角要“盯紧”基层,“拥抱”群众,向社会、社区乡镇等延伸,以点带面,拿出可行的措施和办法。音乐艺术院校应面向非专业学生开设声乐选修、通识课程,专业演出团体等社会资源应该承担起宣传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主动走进机关、社区、企业、学校、老年公寓等基层和群众,不仅仅是通过演出的形式,可以是讲座、沙龙,也可以是合唱排练,也可以是声乐养生推广等形式,把适合群众、提升人的情感的声乐技能、理论知识传授给群众,以提升人文素养和人的审美情趣,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无论是上古时期农耕文化的“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还是当下人们走进广场唱起歌、跳起舞,要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声传情,以乐养德,从内心深处讴歌时代、唱出最强音、歌颂美好的新生活。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