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甜蜜桃 摘掉贫困帽

——我省精准扶贫的一个片断

2019-10-09 作者: 刘春德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春德

  2015年-2018年,三年内我省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51.6万人,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圆满实现“2018年基本完成”的脱贫攻坚工作目标。2018年,我省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新的目标,“2018年基本完成、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完成”。
  ——题记

  站在桃树下的折叠梯上,抬头,手抓桃子轻轻一扭,一颗鲜红的蜜桃摘下……桃园里,桃子一筐又一筐。9月11日,蒙阴县垛庄镇桑园村旁的蒙山上,到处是采摘蜜桃的村民,到处洋溢着欢庆的气氛。
  村民魏顺强摘下一个桃子,对记者说,临近中秋节时,桃子需求量大,这一单是威海的超市定购的,总共两万斤,每斤卖一块六,一单就能挣3.2万元。
  正是凭借蒙山上3000亩桃树及其他种养业的帮助,曾有一半农户被认定为贫困户的桑园村,2017年底全部脱贫,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88元,目前全村仅有部分老人、病残者、无劳动能力者继续享受扶贫政策。
  桑园村位于蒙山深处,出门四面是山,过去仅有一条土路通往外界。这条路最窄处只能容一人通过,村民到12公里外的垛庄赶集要走三四个小时。80岁的王宝顺告诉记者,小时候最盼父母带自己去垛庄赶集,然而当美梦成真的时候,刚从家里走到半路,自己就已累得哭了起来。多年来,村里以种高粱、谷子、地瓜等耐旱作物为主,一年到头,吃的是掺杂着大量野菜的绿煎饼。20世纪90年代,村民曾在山上种植板栗等经济果木,但也没走上致富路。
  2014年,我省为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当年,桑园村416户中有213户被认定为贫困户,总计568人。2015年,桑园村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据了解,当年全省共确定像桑园村这样的省定贫困村7005个,贫困人口519.5万人。
  马金存老人是桑园村568名贫困人口中的一员。他有一子二女,儿子长年在福州打工,两个女儿已嫁人,只有他和老伴在家务农。老人说,精准扶贫前的2013年,家里7亩山地主要种板栗,还有一点儿桃树,那一年板栗毛收入5000多元,亩均纯收入不到100元。
  2014年,镇上依据山区地形、果树的比较效益,推出精准扶贫措施:种桃树。这年,镇政府无偿为桑园村发放桃苗2.4万株,全村平均每人10余株。2015年,镇政府为村里贫困户无偿发放桃苗23210株,平均每户110余株。马金存老人除了两次领取镇政府发的桃苗,自己又买了一些,在7亩承包地上种桃树苗4亩,近400株。
  也就在这时,村里成立了宝增果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同山东果树研究所挂上钩,桑园村成为研究所蜜桃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示范基地。合作社还是蒙阴县科学技术协会的科普示范基地,县科协每年到村里举办3-4次培训班。马金存虽然没加入合作社,但他经常来合作社听技术培训,加上管理用心,他的桃子个儿大、味甜,卖得很好。2018年,马金存的桃林产桃1.4万斤,收入1.4万余元。加上种板栗、养羊的收入,2018年马金存老两口收入2.8万多元,是2013年的五倍多。经过镇政府的两次推动,桑园村桃子种植面积由1200亩增长到3000亩,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2988元。
  为了便于桃子销售,在扶贫政策资金支持下,桑园村投入54.5万元,修了2.5公里的水泥路,并和山外的道路连接上,现在收桃子的货车能直接开到桃林。汽车装满桃子,15分钟能到达垛庄镇。
  2017年,全村213户贫困户成功脱贫,为巩固扶贫成果,他们继续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经过验收,从今年8月开始,马金存等140多户不再享受扶贫政策。
  2018年,桑园村退出“省扶贫工作重点村”。
  59岁的王贤明种桃树7.5亩,年收入2.2万元以上,已摘掉贫困户帽子。他在2014年加入宝增果品专业合作社,桃林中有2.5亩承包自合作社。合作社提供“夏甜”“秋彤”等优良品种,统一购药、施药,统一销售。今年,山东果树研究所在合作社桃林免费安装了虫害监测设备,免费向合作社提供杀虫技术指导。王贤明说,没有合作社作后盾,他怎么也侍弄不了这么多桃子!他承包自合作社的2.5亩桃子,每斤比其他桃子多卖0.2-0.3元。魏顺强介绍,合作社内桃林每亩可使村民增收1500元。目前,合作社共有核心社员4名,带动种植户100多户,其中有19户曾为贫困户。
  目前,桑园村有71户脱贫户继续享受扶贫政策。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桑园村正开展饮水、危房改造等工程,在做强桃业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村民老龄化趋势,推广种植花椒、榛子等管理相对轻松的经济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