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政

“乔木”参天、“灌木”茁壮、“小草”葱郁的生态环境初步形成,李沧区——

用“平台思维”开辟创新创业热土

2019-09-11 作者: 张晓帆 宋弢 来源: 大众日报
  ◆近年来,青岛市持续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建设,扶持更多的劳动者开辟创新创业热土。如今,在李沧区创新创业热潮涌动,涌现出了一批创业孵化园区,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选择在李沧区创业。
  □ 本报记者 张晓帆 宋 弢 
    本报通讯员 宋 珊

构建“双创”发展生态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开发,公司初创期对青岛的市场不了解,孵化园区主动帮助我们对接市场,在当地招聘工作人员,帮助我们挖到了第一桶金。”进驻青岛托普创业创新工场的宇威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威告诉记者,好的平台能充分链接青岛市的产业资源,为初创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创业扶植服务,公司目前已经从原来的3个人发展到了50多人,拥有海尔、海信、双星、特锐德等稳定客户。在孵化园区的帮助下,刘威还成功申请了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公司也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李沧区创业孵化园区的代表,青岛托普创业创新工场已成功孵化300多家企业,并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的人事招聘、对接政策、税务注册等“打包式”服务。宇威科技只是李沧区成功孵化企业的一个缩影,截至2018年底,李沧区由人社部门指导的各类创业孵化园区达到26家,进驻创业企业达到2000余家,带动就业3万余人,其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4家,在孵企业264家,直接带动大学生就业创业2602人,创新创业资源加速集聚,对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创新创业离不开资源集聚的载体。“坚持用‘平台思维’开辟创新创业热土,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李沧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董敏说,李沧区以促进创新、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为目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整合现有创新创业资源,引进一批融资平台、投资机构、人力资源公司等专业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建立起要素齐全、机制灵活、结构优化、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软实力。
培育壮大平台
  “创新创业的载体搭建好了,并不意味着真正实现了为企业赋能。我们培育壮大有产业资源、有服务网络的大平台,依托平台把上下游的产业链盘活。”董敏说,这些平台能够真正发挥“乘法”作用,与企业捆绑成长,有效链接产业、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资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企业推介项目、作咨询、做方案。
  为帮助创业者早日发展壮大,李沧区各个创业孵化园区各展所长。以青岛托普创业创新工场为例,孵化园区不再仅仅满足于提供简单的办公空间,而是把握市场“无形之手”,把重点放在积极协调各类资源搞好服务上,依托企业资源构建资源集聚要素,搭建生态化的智慧赋能体系。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已经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新引擎。”青岛托普创业创新工场创业孵化项目负责人李萌介绍,对于进驻的企业,孵化园区会精心挑选,对于成长性好的企业会免收租金,免费提供由知名企业高管、大学教授组成的导师库服务,优异项目更会纳入麾下直接投资。目前,进驻孵化园区的企业80%属于信息技术、智能硬件和电商领域,已有56家高新技术企业,注册知识产权300余个,还有80家企业正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新创业热潮不断涌动。
推进全程孵化体系建设
  “孵化园区会邀请政府人员定期为我们宣讲政策,政策优惠现在不出大楼就能学习。”青钢集团整体从李沧区搬迁后,分流职工赵琴选择了进驻百特恒基创业孵化基地自主创业。在孵化园区的帮助下,她注册成立了青岛惠嘉通达商贸有限公司,对外承接安装工程、商贸物流等业务,创业半年多,公司用工就已经超过10人,营业额达到40万元。
  通过不断的“选苗”“育苗”,孵化园区和进驻企业结成了紧密的共同体,而各个平台的互动链接了优质资源,平台竞合激发了创新活力,李沧区“乔木”参天、“灌木”茁壮、“小草”葱郁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初步形成,市场主体创新质量不断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创业孵化园区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的服务走向专业化,这不仅改变着李沧的创新创业生态,还改变着年轻一代的思想观念。“业界都能感觉到,青岛这半年来变化很大,在很短的时间里成为一方创新创业的热土。”青岛小农丁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惠军感慨。据了解,下一步,李沧区将进一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孵化功能专业化、服务内容特色化、资源联动网络化,引导创业孵化园区向专业化、集团化、平台化、共享化方向发展,推进以“苗圃+孵化园区+加速器”为链条的全程孵化体系建设,以市场化手段推进创业孵化机构及其功能更加务实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