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乡村振兴文登新探索⑤

文登乡村如何激发“组织动能”?

2019-09-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王汝辉 张小寒
  
  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根本和保障,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威海市文登区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组织设置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建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激发了乡村振兴的“组织动能”。
  
  抓牢党组织“金钥匙”
  文登区高村镇北产村村民徐虎将土地流转给了该镇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后,不仅可以收到土地租金,还可领项目带来的土地分红。
  针对土地撂荒情况日益突出、农村集体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高村镇党委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党组织优势,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为主线,整合资源建起全市首个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依托中心,高村镇31个村党支部牵头开展土地规模化流转1万多亩,引进“现代农业+”项目14个,15个村党支部还领办合作社开展集体自主经营,带活了农村经济。
  乡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乡村振兴中,文登抓牢党组织这把“金钥匙”,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创新党建机制,探索实行依托产业链建党总支,大村带小村建联合党支部,结对帮包软弱涣散党支部,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
  在文登区张家产镇,镇党委牵头成立了西洋参产业基地党总支。“我们将西洋参产业链条中的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和党员统一到党总支的领导下,让党建工作贯穿西洋参产业发展全过程,充分释放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张家产镇党委书记柯华强说。
  牢牢抓住产业和经济这条主线,大力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文登基层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种养基地”,基层党组织成为引领产业发展、村民增收的坚强堡垒。
  
  激发“领头雁”效应
  一个小村从村集体经济负债30万元到村产业项目年收入200万元需要多久?文登区米山镇西山后村的答案是“七年”。
  8年前上任之初,村集体欠债,低收入农户很多,是一个典型的软弱涣散的“烂摊子”,面对复杂村情,西山后村党支部书记于建福从“硬骨头”啃起,整顿村风凝聚人心,推进项目引领发展,短短几年间西山后村成功“逆袭”,成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文明村”“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等。2018年,西山后村集体实现收入20多万元,村民分红26.3万元。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村党支部书记在乡村振兴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登持续抓牢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严把入口关、培养关、管理关“三个关口”,政治过硬、事业心强、敢于担当、懂农爱农的村干部不断涌现。
  文登还启动实施“雁阵”工程,重点从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带动型人才、本土农民企业家等乡土人才中择优选任带头人,吸纳了“齐鲁乡村之星”王文水、时述忠,在外“能人”王飞等一批才德兼备者,把他们培养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带动文登乡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
  
  创新“平台式”善治
  5500斤大米、1100斤月饼……中秋节之前,进入文登区大水泊镇“村级事务阳光平台”的阳光采购模块,可以清楚地看到屯杨家村的村民中秋节福利采购信息。
  村集体钱是怎么挣的,又是怎么花的,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对此,文登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机制,以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在全市首创“村级事务阳光平台”,设置阳光采购、阳光交易、阳光公示、阳光支付四大主要功能模块,相互衔接,形成闭环,有效规避村级事务管理不规范、核算不准确、公开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使村干部权力得到约束,群众权益得到保护。
  乡村组织振兴,提升基层组织善治能力是关键一环。加强基层组织治理体系建设,文登在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进行村章镇管、小微权力清单等治理探索的同时,通过创新“平台式”的村级党组织工作监管机制和乡村社会治理模式,进一步深化夯实了乡村组织振兴的机制、基础。
  文登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文登将进一步完善乡村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平台体系建设,推动自治、德治、法治科学融合,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立体有效的蜂窝状乡村治理体系,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乡村组织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