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广角

拆除“独木桥” 打通“天花板”

——临矿集团“三通道十二级台阶”人才攀登工程解读(下)

2019-08-15 作者: 张思凯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思凯 
   本报通讯员 崔鑫 王伟

  “我作为实习指导教师能享受到处级待遇,过去连想都不敢想。”44岁的临矿集团煤炭技师学院教师张军对记者说。2018年5月,他由一名“草根”直接被聘任为集团钳工机械资深高级实习指导教师,相当于管理序列的处级职级。
  张军身份的改变,得益于山东能源集团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拆除职级晋升的“独木桥”,打通员工成长成才的“天花板”。据悉,为解决企业技术骨干紧缺的问题,临矿试点新型学徒制,选拔100名青工交给张军作为企业技能传承人才来培育。他不负众望,共有81人通过高级技工资格认证,2名学员获临沂市“劳动之星”技能大赛冠军。
  “一名优秀的本科生通过努力,17年内就可以晋升到首席高级工程师岗位。”临矿集团组干处处长何祥成说,其薪酬待遇将超过单位的“一把手”。为鼓励各单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积极晋升技术职称,临矿还对享受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人员进行职称补贴,每月分别补贴200元、400元、800元和1000元。同时,对技能序列的各类技术、技师也给予相应补贴。作为技能序列最高级的“临矿工匠院士”,可享有20000元/月的补贴,与技术序列的临矿院士一样,其待遇可比肩董事长。
  “三通道十二级台阶”,让各类人才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为优秀员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很好地解决了企业需要与员工兴趣的矛盾,释放了人才红利。目前临矿集团选拔聘任管理通道人才2399人、技术通道人才581人、技能通道人才306人,今年底高技能人才队伍将超过2000人。 
  人才“独木桥”的拆除、“天花板”的打破,为人才辈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人才的选拔、聘用的高质量决定企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
  2016年3月,临矿新班子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外出对标学习,并把“学习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个战略、一个理念来对待并践行。集团坚持一年一个学习对标主题,2016年集团领导带领单位主要负责人北上南下,学红领集团、欧文斯科宁公司、马钢集团;2017年组织200多名副处级以上人员及财务、法务、党务等7个部门专业管理人员分批次赴浙江大学进行“思维转型、能力升级”专题培训;2018年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企业高管等,带着临矿新“三问”分赴华为,近距离求取真经、观摩对标,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变革了观念。
  与此同时,临矿集团变过去的“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启动了全员“三考一聘”工作。让逢提必考、逢晋必考、逢录必考、择优聘用成为常态,解决了年青人员的成长难题,为“三通道十二级台阶”人才攀登工程实施奠定了基础。自2016年5月至2019年7月累计完成25个专业2939人的全员考试和专业选拔工作,231人走上更高层次的管理技术岗位,80后副处级干部达到8人。今年4月又开启了第二次“三考一聘”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人力资源、工程管理、文秘综合、工程技术及安全生产管理等17个专业的考试,2121人参加考试,249人进入人才库。
  “说话更有底气了,也稳定了工作心态,不用再考虑如何发展、往哪里发展的问题,可以定下心来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发展做点事。”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员、临矿集团技术中心主任刘春峰,从管理序列的副总师晋升为技术序列的资深首席专家后表示,作为人才政策的受益者,他享受到了集团副总经理待遇。近年来,他主抓科技创新、专利研发申报,加强与山科大、中国矿大等院校合作,临矿科技成效显著。目前,临矿集团建有1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8个市级技术中心,获得专利授权536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6件,超过了万人发明专利14件的国家标准,获得软件著作权23件。
  “‘三通道十二级台阶人才攀登工程’的实施,如山泉活水,为临矿集团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沛的人力资源和源源不断的‘人才红利’,助推了临矿集团的跨越式发展。”临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孝孔说,如今的临矿集团打造了煤电产业、玻纤产业、铁矿产业、党建工作标准化“四张名片”,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大数据牵引、智能化运营、智慧化决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