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经济

一系列引进、激励、培育、保障政策落地见效,任城区——

聚焦高质量发展招才引智

2019-07-09 作者: 吕光社 王浩奇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吕光社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王世友 范培倩 袁进

  拥有国家级企业研发平台2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2家,省级众创空间6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院士工作站4家……近年来,任城区把创新驱动作为“三大战略”之首,把人才作为兴区之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激发了全区创新创业的发展活力。
  “对于任城区来说,发展得益于资源,但今后决不能受制于资源,我们正在努力探寻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依靠科技、人才和创新,依靠高质量的要素、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任城区委书记岳根才表示。近年来,任城区立足现有产业资源,借助高校院人才资源优势,探索“院地合作”人才工作新模式,促进产学一体、互利共赢,培育了新动能,激发了新活力。
聚焦产业
立足地方实际揽才

  中科院计算所济宁分所是任城区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成立的院地合作科研机构。作为院地合作的典型,这里聚合国内一流人才170余名,吸引中兴通讯、北斗平台、中国软件测评中心等30多家大型企业落户。
  “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是高层次人才聚集地,也是前沿技术的创新地。”任城区人才战略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任城区瞄准高校院所这个人才“富矿区”,实施人才新政“黄金十条”,重点引进行业领军人才、紧缺专业人才和知名院校大学生,为产业转型升级装上“新引擎”。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近年来,任城区引进两院院士6名;与北大光华共建“沃土计划”社会实践基地,成为山东省首家与北京大学合作的县(市、区);先后与山东财经大学合作共建淮海财金研究院、与青岛科技大学共建淮海化工研究院等,为任城区打造淮海地区产业人才高地搭建坚实平台。
  “洋专家”引进来,“土专家”走出去。任城区根据全区发展战略规划,立足优势产业、资源禀赋,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组织区内优秀专业人才开办专题研修班,培训金融、新材料、都市农业等新兴产业人才3600多人次,培育省级以上人才工程项目20多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区形成了以信息产业、轻工制造、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多点突破、集群发展的产业布局,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人才红利”充分释放。
搭建平台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任城区李营街道是苗木之乡,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种植苗木,并带动周边发展。中国法桐研究院是李营苗木协会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成立的国内首家法桐新品研发机构,成功研发了“无球型”悬铃木繁育技术,彻底解决了法桐有球有毛污染环境问题,发展新型苗木20多万亩,年销售额达38亿元,“李营法桐”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各类创新平台加速落地,为任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近年来,任城区先后与知名高等院校合作新建研发平台83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个,省级平台20个。针对初创期、种子期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区财政每年列支2亿元的创业基金,重点扶持新兴产业项目,加速了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值得关注的是,任城区投资3000万元建立了鲁西南最大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对有创业意向的人才、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免费提供办公场地,给予创业指导和资金扶持,帮助孵化创业项目。截至目前,共吸引90多个高校院所的200余名高层次人才进园创业,孵化中小企业137家,催生新产业项目300多个。
政策助力
优化留才用才机制

  广聚天下英才,任城区的底气何在?“人才引进来,关键要让他有事业可做,有一个好的发展平台和环境。”岳根才的话,是任城区各级所持“才尽其用”用人之道的具体体现。
  今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公布了2018年度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名单,来自济宁克莱泰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郭新教授作为技术带头人成功入选。
  该公司创办于2016年,创始人郭向欣教授是任城区引进的中科院专家,长期致力于固态电池的研究,在电动车、手机及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创业初期,区里开辟绿色通道,为他办理了企业注册、提供办公场地,并为他协调筹措公司启动资金。经过两年的努力,公司在氧化物固态锂电池方向的研发水平中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任城区对“大院大所”中的领军人才,实行来去自由、柔性引进,成功引进国内外专家60多人。率先在全省开发了第一家“人才产业互联APP”,建立了企业技术需求数据库、国内外高端人才信息库,实现了人才和企业的高效精准对接。
  “引进人才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让他们安心、安身、安业。”任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胡连海踌躇满志。
  为赢得“郭向欣们”的青睐,任城区对顶尖人才创业团队最高给予5000万元的综合资助,对其他各类省级以上创业人才,按照实际投入50%的标准给予启动资金。对创办企业的领军人才,优先安排办公场所,五年内前三年免租金,后两年免50%租金。同时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并提供融资担保、档案托管、本人及家属落户、子女就读等全程服务,营造了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