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西海岸

◆新使命

向海而兴,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

2019-06-19 作者: 张忠德 宋弢 来源: 大众日报
  ▲亚马尔项目建造夜景      
  □ 本报记者 张忠德 宋 弢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甫一获批,青岛西海岸新区就被国家赋予了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的历史使命。“承接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更加注重经略海洋,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短短50余字却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期待。
  五年间,青岛西海岸新区围绕“海洋强国”,积极发展“向海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深蓝的底色愈加浓厚:2013年至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由491亿元增长到1182亿元,年均增长20%,海洋经济总量五年实现翻倍增长,海洋生产总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1.8%增长到33.6%,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占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近36%。 
海洋重器西海岸造
  2017年6月3日,世界上最大的深海养殖设备——世界首座全自动深海半潜式“智能渔场”在青岛武船集团新北船基地顺利交付。
  2017年8月16日,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最后两个LNG核心工艺模块通关装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开创了中国企业独立完成国际LNG核心工艺模块的先河。
  2017年9月19日,世界最大散货船——新一代超大型40万吨矿砂船在青岛北船重工顺利出坞。
  2018年5月21日,我国首次自主集成的世界级“海上石油工厂”——“FPSO P67”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成功交付启运巴西……
  五年间,如此多的海洋重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诞生,这片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的区域汇集了北船重工造修船基地、海西重机港口及船用机械、武船重工特种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石油装备工程制造等十余个船舶海工项目;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国家级新型工业化船舶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山东省海洋特色园区。
  而此地出产的海洋重器除了“巨大”,更重要的特点是“自主”。
  亚马尔项目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在俄罗斯实施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项目位于北极圈内,当地最低温度达-52℃,超低温对材料选型、焊接质量、涂装工艺、运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难度堪称业界之最。
  深冷保温技术正是技术人员面前的“拦路虎”。为了适应极寒天气,所有关键装备和管线都要穿上特制的保温服——泡沫玻璃。“当时这一特殊材料切割技术被一家新加坡公司长期垄断,我们想去考察观摩,却吃了‘闭门羹’。项目所需泡沫玻璃总量超过3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10层普通住宅楼的体积,在新加坡切割的话,加工和运输费将是一个天价数字,过程也难以控制。”亚马尔项目舾装通风保温作业部副经理崔峰瑞说。
  为此,项目建设方决心自主研发泡沫玻璃切割技术。5个月后,世界上第一台泡沫玻璃半自动切割设备诞生了,相比手动切割,效率提升了3倍。同时,课题组还研发了一整套泡沫玻璃排版技术,将材料切割损耗由50%降到28%,仅此一项,就节约成本4000多万元。
“海字头”科研力量勃发
  如果说船舶海工重器算是青岛西海岸新区亮出的“铜皮铁骨”,那么“海字头”科研力量的集聚可称得上是“大脑中枢”。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古镇口科教园内,有一片占地2000亩的区域,正是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该中心是中国科学院整合凝聚全院涉海优势科研力量,由海洋所、沈阳自动化所、烟台海岸带所、上海药物所等13家研究所共同组建,目前,教学区主体建筑已封顶,科研区主体完成65%。
  “中心将聚焦近海环境、深海大洋、海洋生命三大领域,依托中国科学院海洋科考船队、空天海地一体化观测网络、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海洋大数据中心四大核心支撑平台,打造海洋工程装备、近海环境监测、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矿产资源和海洋灾害防控等七大研发集群,实现中科院海洋创新平台、创新团队、创新成果向山东集聚。”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在几十公里之外的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内,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也日渐引起国内外基因研究领域的关注。
  “这里将建设全球最大的国家级海洋基因库,打造国际海洋生命大数据中心,逐步实现全球数十万种已知海洋生物物种生命数字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心介绍,“目前,研究院已牵头成立了国际海洋基因组学联盟,与国内外60余家科研院所共同开展了120余项科研合作,已收集26000多份样本,开展了270多个物种的测序工作。”
  截至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已集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520家、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11家,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山东省各区县首位;总投资704亿元的联想海洋产业运营总部、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等7个项目列入省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化重大项目库,投资额占全青岛市列库项目总额的82.9%,项目数占全市总数近一半。
开放的足音铿锵有力
  经略海洋意味着扩大开放,青岛西海岸新区有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分列世界第七、第八位的青岛港,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建立贸易往来;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保税港区、国际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园区,园区数量多、功能全、政策集中。
  以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为例,这片区域内就有中德两国政府间的合作平台——中德生态园、中俄地方合作园区、中英创新产业园以及中芬中心等多个国际合作园区,每年举办各类国际间的研究交流活动有几十场。
  同时,以国际经济合作区为依托,青岛西海岸新区还积极走出去:6月6日,“青岛遇见德国商务对话会暨德国青岛周开幕式”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工业俱乐部成功举办,促成中德双方9个投资和合作项目成功签约。
  开放的步伐还体现在国际性节会的扎堆举行: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永久性会址落户西海岸,并已陆续举办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2018年6月,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在西海岸举行。
  而在6月10日至12日,围绕“健康无处不在——可持续发展的2030时代”主题和“人人得享健康”口号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则让青岛西海岸新区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