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体 连载

白玉兰下“老戏骨”

2019-06-19 作者: 逄春阶 来源: 大众日报
  ▲《正阳门下小女人》剧照
  □逄春阶

  对“老戏骨”这个词,一直不是很喜欢,但娱乐圈里,各种媒介,对那些演艺精湛的老演员们都这么称呼,也就渐渐习惯了。6月14日晚,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揭晓,倪大红和蒋雯丽分别凭电视剧《都挺好》《正阳门下小女人》获得最佳男女主角。这俩“老戏骨”可谓实至名归。
  这俩“老戏骨”,很让人尊敬。他们演技好,心态也好。对他们来说,获奖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角色,尽情投入,享受创作的过程。这让我想起两个人,一位是85岁的著名文艺评论家宋遂良先生,他出版了文艺评论集《在文言文》,有人提出要推介一下,宋老师说:“不用,不用,喜欢的朋友翻一翻,不喜欢,就搁在一边吧。”一位是72岁的著名作家韩石山先生,他的长篇小说《边将》参评茅盾文学奖,看到公示名单,我祝贺他。他说:“不必当真,由他们去弄吧!”上了年纪的作家、评论家心态是如此平和、平静,如山坡上高高的白玉兰树,洁白的花朵静静地绽放在晴空下。倪大红、蒋雯丽也是。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戏骨”获奖,更难。如果在演技上,仅仅超过了年轻人,但依然在重复自己,就很难获奖。倪大红在影视剧和戏剧舞台上塑造过各种角色,但多为配角,他都数不清自己演了多少配角了。直到遇到《都挺好》,才打开了戏路,超越了过去的自己,塑造出独特的一个——不省心的“爹”,他说:“我当时就剧本问过很多家庭,90%的人都说我家也有这样的情况。我当时就想着把它当作纪录片在做,这样就没有表演的痕迹,让角色更鲜活生动,也是在探索创新的点。”把电视剧当成纪录片做,也就是豁出去了,让自己本色地活在剧情里,感受着酸甜苦辣,他付出的不仅仅是体力,还有情感的煎熬。
  而蒋雯丽说:“演员碰到好的角色很难得,(徐慧真)这个角色我从来没演过,是一个商界女强人,看剧本就觉得是教科书。”《正阳门下小女人》是一部年代戏。以徐慧真为叙述视角,以半个世纪变迁的小酒馆为舞台,讲述了“小女人”从1955年至改革开放后的时间段,与丈夫蔡全无等人一起致富发家的故事。时间跨度40多年,这对蒋雯丽来说,绝对是个挑战,但她完成得很好。她超越了自己。
  看淡了,就看透了,看透了,就能演透,就能演出彩。作为一个演员来说,就是要塑造角色,塑造不一样的角色,而不是盯着拿什么奖。当然,拿奖不是不重要,毕竟奖项是一个社会、专家认可的标志。但最终的认可,是老百姓的口耳相传。
  苏格拉底说,驴子宁要草料不要黄金。适合自己口味的,才是最好的。找到自己的口味,找到自己的所需,直奔而去,就是幸福的。有豁达的心态,有超然物外的风骨,不把自己当大腕儿,做个自在人,就是幸福的。
  在荣誉面前,心态是从容与淡定;在塑造的角色面前,追求的是突破与超越;与年轻人相处,虽老不卖老,帮忙不添乱,默契、和谐,让人尊敬。我喜欢这样的“老戏骨”。
  布谷声声,正直麦收时节,出差路上,看到田野一地金黄,农民喜悦在心头,那是收获的喜悦,只有他们能掂量出付出的分量。
  我一直记得若干年前,在打麦场上,一位老者对我说过的话:“该你的,别人是拿不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