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

2019-06-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聊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张连臣
  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聊城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是聊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阵地和对外开放的主窗口之一。近年来,我们围绕“打造科创之城、建设魅力新区”的目标,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产业为依托,持续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打造产业品牌,努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聊城高新区产业结构日臻完善,围绕“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己任”,逐步形成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3+1”产业结构。其中,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以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绿色电池等为重点,聚集了上市企业鲁西集团,鲍尔浦、魔方新能源、泰一新能源等骨干企业,产业产值达300多亿元。以鲁西集团为主导的中国化工新材料(聊城)产业园是“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涵盖智能装备、纺织机械、仓储装备、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拥有山东鑫亚、华建装备、宏运达电梯、日发纺机、科林动力、诺伯特智能装备、易斯特工程工具、中宇航空无人机、现代装配式集成建筑等龙头企业。
  生物医药产业是聊城市及高新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了美国瑞柏生物科技、美国奥洛瑞医疗科技、博奥克生物科技、凯维信生物科技、阿华制药、华阳医药、美芙罗药物制剂国际合约加工厂等重点企业。现代服务业依托科技服务,有效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重点引进了金融中介、产业基金、担保公司、科技金融等金融服务机构。培育发展了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休闲旅游和红色旅游等旅游服务业态。扶持了动漫、创意设计、数字媒体和出版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聊城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日臻完善。聊城高新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聊城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逐步形成“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程发展模式。先后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聊城大学等20余所高校院所全面建立合作关系,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截至目前,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28家;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81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28个。
  聊城高新区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日臻完善。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实施了“3111”人才工程,从2016年起,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面向国内外引进培育10名左右的领军人才、100名左右的高端人才、1000名左右的实用人才。目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专家2名、泰山系列人才4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00余人。
  聊城高新区的招引政策日臻完善。先后制定实施了《租赁工业标准厂房优惠政策》《促投资稳增长9条政策措施》《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扶持政策》《“3111”人才工程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力度大、含金量高的优惠政策,目的就是紧紧抓住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大好机会,让企业得实惠、让人才得施展、让地方得发展。我们始终秉承“您的投资、我的服务”理念,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只要企业有所需,我们必须有所应,企业只需专心做好“墙内”事,我们为您做好“墙外”一切事。
  聊城高新区是一个创造财富的福地,我们诚挚欢迎国内外企业家朋友来聊城高新区投资兴业!
      
凝聚政策优势
助力企业发展

  “两会一考一流程”助力企业加快入园
  聊城高新区在双招双引工作中创立了“两会一考一流程”,建立了入园企业项目评估机制、推进机制、考核机制和政策兑现机制,以科学、规范、精准的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两会”即招商项目研讨会制度和招商项目联席会制度,“两会”筛选通过后的项目即为准入项目;项目签约后实行帮包责任制,明确帮包领导和帮包部门推进项目,同时完善优化投资服务环境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项目手续办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考”为每年定期对项目到位资金和履行合同情况进行考核,以确定是否可享受政策扶持;“一流程”为项目扶持政策兑现流程,规范项目政策扶持申报兑现程序。
  “银企桥”为300家企业直接融资70亿元
  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题。高新区制定实施了《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成立了政府融资担保平台,积极搭建“银企桥”,新增金融机构、金融组织16家,累计服务企业300余家,直接融资金额超过70亿元。这些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的引进,为该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落实政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呈现新亮点。有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截至目前,全区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到16家,走在了全市前列。同时为解决转贷资金需求难题,高新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出资、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协助“高新区企业应急互助基金”扩大规模。由市财政拨付500万元,高新区财政配套500万元,共计1000万元,注入“高新区企业应急互助基金”,使应急转贷基金首期规模达到2000万元,后期区财政将继续提供支持,更大限度满足中小企业转贷资金需求,为有效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有力支撑。
  采用一线对接法深入企业,上门送政策送服务,累计发放政策汇编3000余册。同时在各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建立微信群,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推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让企业掌握第一手消息。
  四大科创指标位居全市第一
  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创新创业热情被广泛激发,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明显增加,新的研发平台不断涌现,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明显增强。2018年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家数、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4项反映科技创新水平的指标均居全市第一位。2018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共获得政策减免所得税1.4亿元,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目前,全区建成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72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18个。获得科技奖励资金及承担科技计划30多项,争取各级科技经费支持1000余万元。
  “人才+项目”模式支撑高质量发展
  加强中小微企业家素质提升工作。以为企业服务为落脚点,利用“1+1+N”模式,“1+1”即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组织一批企业家赴国内知名高校进行集中学习,“N”是充分利用“企业家大讲堂”、高企申报、统计专业培训等各类方式,聘请各行业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来高新区开展专题性培训,进一步加强企业家队伍素质建设,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2019年5月,高新区组织区内中小企业民营企业40余人赴清华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高质量发展专题研修班学习,获得企业家们一致好评。
  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人才集聚助推跨越发展。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人才集聚助推跨越发展。高新区制定了《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111”人才工程实施办法》,支持鼓励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大力引进培育一批该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材料、高端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关键领域急需紧缺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其他特殊人才。2018年7月初召开的第二届科技人才大会,高新区拿出1100万元重奖第二批“3111”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和2017年度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探索“人才+项目”引才模式,引进培育国家“万人计划”2人、泰山系列人才4人、其他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02人。
             (肖会 沈晓星 楚诗韬)
    
外资企业加速落户
  今年以来,高新区高度重视开放型经济发展,不断加大招引外资的工作力度,外资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在谈外资项目5个,合同利用外资1.75亿元,合同外资列聊城市第一位,实际利用外资127万元,列全市第四位。
  高新区高度重视利用外资工作,切实把外资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优势、创新举措、补齐短板,奋力实现利用外资工作新突破。今年以来,高新区新批外资项目两个:一是北极光商贸有限公司,由美国奥洛瑞公司投资建设,注册资本金2000万美元,目前注册手续已办理完毕,正在等待美国投资方注资。二是意吉希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由内资公司转为外资公司,控股方由江苏企业转为香港致远精工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目前该项目外商投资备案手续已办理完毕,正在办理外管局相关手续。
  结合高新区发展实际和产业规划,对照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的国别、地区分布,按照“突破欧美、深化日韩,提高港澳台”的工作思路,主动出击,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派员到上海对接世界500强。目前在谈世界500强项目一个,是由荷兰泰高国际集团投资1300万欧元建设的高端动物饲料项目。泰高集团是全球动物营养和水产饲料领域的领导者,集团业务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30多个国家设立分支企业,员工逾万人。
  目前,高新区外商落户企业主要有山东奥洛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泰高营养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山东亚斯佳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北极光商贸有限公司、山东意吉希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等等。其中,山东意吉希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已竣工,山东奥洛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北极光商贸有限公司在建,泰高营养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立项、科研、环评等前期手续办理完毕,目前正在等待土地指标。 (肖会 沈晓星 楚诗韬)
  
四大产业活力竞相迸发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高新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以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绿色电池等为重点,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拥有鲁西集团、鲍尔浦、魔方新能源、泰一新能源等骨干企业,产业产值达300多亿元。鲁西集团作为新材料龙头企业,是聊城市属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拥有一家上市公司,集团年产化工产品800万吨,装备制造能力20万吨。以鲁西集团主导的中国化工新材料(聊城)产业园是“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依托鲁西集团在基础化工领域的基础和优势,全力推进煤化工、盐化工产业链延伸,发展面向下游行业应用的精细化、功能化、专用化高端产品。加强煤、盐化工横向耦合,构建盐碱一体化和煤盐一体化产业链。优化提升化肥产业,做强做大己内酰胺、聚碳酸酯等基础化工产业领域,着力突破工程塑料、功能膜、有机氟材料、有机硅材料等先进高分子产业领域,培育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将高新区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涵盖智能装备、纺织机械、仓储装备、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拥有山东鑫亚、华建装备、宏运达电梯、日发纺织、科林动力、诺伯特机器人、易斯特刀具等龙头企业,多家重点企业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参与行业标准制定。高新区重点发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提升发展汽车零部件,培育发展通用航空装备和农业装备,完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推动地区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建立起产业基础较强、产业体系完备、发展特色鲜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是高新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内聚集了瑞柏生物、奥罗瑞医疗科技、博奥克生物等重点企业,组建了多个以专家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研发团队。顺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趋势,以抗体药物、基因诊断、干细胞、保健品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为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企业,以制药产业为基础延伸发展大健康服务业,培育发展生物技术产品;着力推动生物医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突破,推进以信息技术促进生物产业融合式、聚变式发展,鼓励开展“产品+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具有业态融合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将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先导区。
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重点项目,推进科技服务和金融服务双轮驱动,着力提升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旅游服务、现代高效农业四大产业,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肖会 沈晓星 楚诗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