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

“当过兵”是他一生的荣光和财富

——记肥城“最美退役军人”玄绪华

2019-06-14 作者: 刘涛 来源: 大众日报
  穿上军装,他是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脱下军装,他争当建设家乡的坚强脊梁。凭着心中那份质朴浓烈的家国情怀,30多年来,他初心不忘、本色不改,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他,就是肥城“最美退役军人”玄绪华。

  □ 本报记者 刘 涛
    本报通讯员 周倩倩 段国栋

  6月10日,第一次见到玄绪华时,他正在乱哄哄的车间里堆垛板材回料。56岁的他,神情专注、身手灵活,在车床前一站就是4个小时。“累吗?”记者问。“习以为常。当兵的人,吃苦耐劳是基本素养。”玄绪华笑呵呵地对记者说,“当过兵”是他一生的荣光和财富。
深山鸿雁:8年行走4万公里
  玄绪华1983年应征入伍,成为武警北京总队十一支队的一名警士,第二年被选为连队通讯员。他每天乘火车在山区往返两百多里路,为战友们投递报刊信件、购买日常用品,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小鸿雁”。
  面对十渡山区“出门是沟、抬头是山”的崎岖环境,面对13个执勤站点战友们盼家书、盼报刊的急切心情,玄绪华曾因交通不便,使新闻变旧闻而遗憾,为不能及时把家书送到战士手中急红了眼。他日思夜想,受到“空中跳伞”的启发,创造了火车上“沙袋送邮件”工作法。计算好火车到站的时间点,准确无误地将装有信件的沙袋投向窗外等待的战友,以此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然而火车到不了每一个地方。他依旧还要翻山岭、穿隧道,徒步20多公里山路,为驻地附近的车站、派出所、敬老院等13个单位以及山区群众投递报刊信件。
  下雨了,脚崴了,鞋破了……玄绪华送信的脚步不停歇。8年间他行走了4万公里山路,为群众投递信件15000多封,邮包1100多个,汇款单800多张。
  玄绪华全心全意为哨所和山区群众当好邮递员,硬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一番不平凡事业。他先后荣获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被评为“北京市优质服务积极分子”“北京市建设精神文明标兵”“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并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被誉为“深山鸿雁”。1986年,他的事迹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纪录片《深山鸿雁》,这是全军第一次为一个战士拍摄专题片,成为该部队新兵入伍必看的英模教材。
坚守本色:司炉岗位一干20年
  “锅炉房又脏又累,从不叫苦叫累,也从未要求调换过岗位,我们都由衷地佩服他。”山东鲁泰建材集团员工孟利向记者介绍。
  1996年玄绪华脱下军装,从部队退伍回到老家,被安置到山东鲁泰建材科技集团,成为一名司炉工。熟悉他经历的战友为他感到惋惜:“你得过这么多荣誉,应该安排得更好。”
  但玄绪华内心并未起什么波澜,他对政府的安置很满足,服从组织安排。他时刻谨记部队教导员徐家亮在他入党时的教诲:“一名合格的军人,任何时候都要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他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誓言。
  从到厂上班第一天起,他从未向任何人提及当年在部队经历和军功荣誉,也从未向政府和企业提要求、要待遇。
  “荣誉代表过去的成绩,既然到了新地方,一切从零开始。只要扎下身子踏实肯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玄绪华从容淡定的言语里,透露着他坚韧不拔的品质。
  动力车间是全厂的第一基础车间,但当时的锅炉烧制工艺落后,玄绪华每天至少要铲运4000公斤煤炭,夏天时炉边温度甚至达到50度,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就是凭着军人身上的这股子韧劲,玄绪华默默坚守着,烧制的煤炭累计达3万多吨,20年来,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直到动力车间升级换代,他才转岗到板材制作车间。
  “玄绪华永葆本色,不忘初心,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带头,勤勤恳恳做事,多次被评为公司和市里的优秀共产党员。”鲁泰建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德存说。
淡泊明志:心安之处即吾家
  干一行爱一行,心安之处即吾家。工作本无贵贱,只要用心,再平凡的岗位依旧有不平凡的成就。
  玄绪华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负责担当、爱岗敬业。工作中遇到弄不懂的问题就拿本子记下来,自己再查找资料、咨询前辈,反思解决。针对锅炉燃烧效率不高的问题,他利用多年摸索的经验,优化风门控制系统、改进除尘水泵并联机构,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近200万元。
  “勤俭持家,不仅是对家庭发展有用,对公司来讲也是一样的。”玄绪华说。他的节俭习惯渗透到工作生活的角角落落:水龙头没关严,他就随手关掉;车间的灯太亮,申请换成小功率;为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刻苦钻研维护措施……这一点一滴的举动,无不显示着玄绪华甘愿奉献的精神。
  直到2016年部队老领导到公司看望老兵,他在部队的光荣事迹才被公司领导和同事们所知。但他还是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他说:“过去的一切,只能代表过去。在每一天的平凡人生中做好自己,那才是真正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