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让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有力度有温度

“这样的党课俺喜欢!”

2019-06-05 作者: 程芃芃 来源: 大众日报
  淄川区有470个村居,960平方公里,农村党员数量多,居住分散,如何更好地培训好农村党员,为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人才基础?淄川区委积极探索,让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有力度、有温度。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刘 凯 田小鸥

“三个一批”
农村党员教育全覆盖

  5月26日,在淄川区西河镇西坪村不大的会议室里,12名党员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听区委党校高级讲师刘成讲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课。“我们西坪村离城区30公里,老党员们行动不便,多年没能参加党校的培训了。现在,党校老师把课送到了我们家门口,讲得在理,大家伙儿爱听,这样的党课俺喜欢。”西坪村党总支书记李仁喜说。
  自今年3月“万名党员进党校铸魂工程”启动以来,刘成的足迹遍布淄川区80多个社区和行政村,累计为基层党员和群众送课91场次。两个多月的时间,像刘成一样的29名党校专兼职教师深入社区、企业、田间地头,在全区掀起了万名党员进党校铸魂的热潮。
  2018年以来,淄川区委着力构建“3+3”基层党校建设模式,现已形成区、镇、村三级系统完备的党校教育培训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万名党员进党校铸魂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校和134家村居教学点的“主阵地”作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采取“三个一批”措施,分批、分类、分层将基层党员培训一遍。“集中培训一批”,集中对党员人数较少、位置偏远及相近的村,进行合并授课,对党员人数较多的村,实行单独授课;“送教上门一批”,对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党员,实行送课上门“一对一”辅导;“远程教育一批”,对在外打工的流动党员,通过“融媒体党校”的“红色云课堂”“党校微平台”等实施远程教育培训。
创新教学
农村党员培训精准有效

  5月31日,淄川区龙泉镇台头村党章学堂内,人头攒动,区委党校第二批“现场教学点”授牌仪式在这里举行。至此,淄川区委党校现场教学点已成立12家。“现场教学是适应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有效途径,也是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有效措施。”淄博市委党校副校长王伟在调研完“党章教学现场教学点”后说。
  “作为党员,必须把党章学好。现场教学有图片、有人物故事、有老师解读,从一楼走到二楼,边看边听边学,让俺明白了很多理。这样的党课俺喜欢。”龙泉镇台头村党员冯顺玲参加完党章现场教学后告诉记者。
  现场教学是淄川区创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一项举措。为确保农村党员培训精准有效,在培训内容上,他们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由区委党校提供“党的理论及党性修养”“政策解读及能力提升”“案例式教学基地”三套菜单,共58个专题,构建起主题多样的教学体系,供各基层党校、教学点“点单选题”。
  在培训方式上,实行“课堂+”模式。注重与新时代开放式组织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活动相结合,把课堂延伸到企业、社区、红色基地、田间地头,努力把“党校课堂”打造成新时代农村党员喜闻乐用的学习教育新平台;注重与融媒体党校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电子档案信息系统,实现线上线下动态教育、管理,不断延伸拓展党员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个性化水平。
  在队伍建设上,构建多元化、专业化、动态化师资库。吸纳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先模人物、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退休老党员等担任兼职教师,通过党校教师授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兼职教师谈经验的“三元制”教学模式,各取所长,使党员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
  在培训安排上,培训时间、地点由各基层党校、教学点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自行安排,区委党校组织师资送教上门,早课、晚课、班车课堂、工地课堂等大受欢迎,增强了教育培训的灵活性,有效缓解了基层党员培训中的工学矛盾。
压实责任
活动开展有序有效

  淄川区把“流动党校”进农村制度创新改革活动纳入区委重点工作,统一部署,统筹进行。按照“严细实高”标准,制订《淄川区推进“流动党校”进农村制度创新改革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三个“中共淄川区委党校‘流动党校’”,把全区划分为三个大的流动党校管理片区,实行片区负责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履行好协调调度、师资调配、培训指导、督促落实等职责,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查缺补漏。相关纪监、组织、宣传等部门密切配合,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没有盲区,不留死角。
  “淄川区‘3+3’基层党校建设模式,筑牢了阵地基础;‘万名党员进党校铸魂工程’和‘流动党校’进农村活动,开创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局面。实现了‘哪里有党员,基层党校阵地建设就延伸到哪里,党校培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目标。”淄川区委书记、党校校长李新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