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政经

从新疆到休斯顿,国内外油田装上“济宁大脑”

天工石油:能“思考”的油井会产油

2019-06-04 作者: 孟一 姜国乐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孟 一 姜国乐
   本报通讯员 郝龙臣

  4月16日,一纸合约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宣告签署,位于得克萨斯州的KEM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采购山东天工石油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工石油”)提供的智慧采油服务。很快,休斯顿的诸多油井将加装上“济宁大脑”,进行油井的运行状态监测、产液量计量及储油、输油监测等。
  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天工石油靠的是一股子扎进油田就不出来的钻劲。过去,油井的维护一直是困扰大型油田的老大难问题:一来大油田面积惊人,日常油井数据全靠专门成立的测试队,工作人员经常要驱车赶赴两三百公里外的油井作监测,效率十分低下;其次,人工监测受天气条件等制约明显,阴雨天后,一些地质结构特殊的井区经常几个星期都进不去,设备出现故障很难得到及时排查和维修,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就拿新疆各油田来说吧,油井远离生产基地几百公里,单指望十几人的测试队开车作人工检测,几个月也跑不了一轮。因维护周期长,很多‘磕头虫’虽然看上去是在运作,但井下已经处于空转状态,甚至抽油管都已经断了。”天工石油技术总监田海峰说,基于这些行业难题,公司在成立之初开发生产了便携式的油井工况监测仪,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设备监测的精度和效率,但仍旧满足不了油田需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天工石油开始形成数字化、网络化的产品设计思维,这为破题油田维护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移动监测就是把监测设备安装抽油机上,靠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监测某一项数据难以诊断整体运行状况,就在每口油井安装示功图、电功图、产液量、含水率、油压、油温等传感器,形成系统化的整体智能监控……经过持之以恒的研发设计,天工石油终于推出了完善的智慧采油系统,实现了油井运作状况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
  新产品一问世便迎来广泛追捧,全国多个油田的1万多口油井快速安装了这套智慧采油系统。与市场上的一些同类产品不同,天工石油的产品兼顾了硬件传感器、软件算法和传输协议等三大主要系统,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数据上传率低、精准度低的常见问题。“智慧系统帮助我们在第一时间发现设备运作问题,避免了设备的空转,别的不说,仅节省下的电费每年就有百万元。”新疆油田王总工程师表示,新系统的使用不仅解决了油井监测的难题,更革新了油田的管理模式。
  过去,大油田多采用从采油厂到采油矿、到采油队,再到油井的逐级管理模式,上层的工作安排一级级地传下去,下层的问题要一级级反映上来,工作效率很低,尤其在设备出现问题后的应急处置上,反映相对滞后。如今,采油厂大屏幕能够实时监控所有油井的运作状况,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维修,并能通过大数据汇总的规律对生产作业进行具体的指导,实现了信息化的平台管理升级,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一项新技术可以改变一种生产方式,一项新服务可以把客户变成“自家人”。天工石油在将研发与市场进行深度对接的同时,把服务为导向定为具有全局视野的又一核心战略。“我们拒绝把产品卖出去就万事大吉的短视行为,而是坚持产品到哪儿就把服务做到哪儿,以共同做项目的思维和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天工石油总经理李新华表示,和各油田合作期间,他们坚持每周和客户进行座谈,询问系统的运作状况、企业需求,并及时进行系统改进和升级,积极的态度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认可。
  如今,天工石油早已不是单纯的设备研发和制造商,更致力于为油田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定制化的全链条、全流程服务把品牌形象持续推向高端。针对我国中西部一些地区油田储量小、油层浅的状况,天工石油历时四年研发出了小型智能抽油机,无人值守、智能调节油井冲程、冲次、智能根据供液情况开停井,避免了“大马拉小车”的资源浪费,填补了市场空缺。目前,新设备已经进入市场应用阶段,并受到了低产液油井管理者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