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思想纵横

园艺发展助推农村增绿、增收、增效

2019-05-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邓秀新

  我国园艺产业产值已超过3.5万亿元,占农业种植业总产值的60%以上,其可持续发展是保障我国国民健康的基础、带动农民致富的手段、平衡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工具和社会进步的标志。

  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重要讲话中指出:“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同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我希望,这片园区所阐释的绿色发展理念能传导至世界各个角落。”
  近年来,园艺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重要产业,在科技的驱动和市场的拉动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生产规模稳定扩大、供给种类日益丰富、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增收地位更加突出等特点,是绿色发展理念的直接体现。同时,我国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生产布局不尽合理。我国园艺产业布局正逐步优化,但仍然存在着生产集中度较高、大中城市供给保障能力下降等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我国大多城市近郊地区的园艺作物生产基地迅速消失,中心城区市场所销售的园艺作物大量依靠外调和农区供应,加剧了园艺作物价格波动的风险。北方设施园艺作物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在上市时间和品种上与南方出现了部分交叉,导致南北园艺作物之间呈现出竞争的新态势;同时南方园艺作物各产区间未能形成合理分工,产业结构趋同。
  市场化不足,流通成本高。园艺产业既是高度市场化的产业,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目前,在园艺产业发展中尊重市场和遵循市场规律不够,政府直接行政干预较多,利用政策引导不足,往往导致市场供求关系扭曲,加剧价格波动。我国蔬菜流通损耗率高达20%~30%,而目前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由于普遍采用现代冷链物流,蔬菜损耗率在5%以下。园艺产品从田间生产到消费端的整个流通过程中依次需要经过中间商或经纪人的田间(地头)收购、产地批发、长途运输、销地批发、销地零售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层层加价,导致流通成本高,零售价格居高不下。
  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与现代园艺产业规模化经营相适应的生产主体主要有家庭农场、园艺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园艺产品生产企业三种类型,然而,当前我国园艺生产仍然以小规模的农户生产为主,从业者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不高、经营规模狭小、兼业化现象普遍。园艺技术是推动园艺发展的前提,但由于我国园艺技术推广不到位,导致很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不够,在种植时只凭借自己的经验或跟风种植植物,园艺种植方式往往一成不变或水平不高。园艺产品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技术服务程度低,合作社小的仅有几十名成员,大的也不过联系200~300家农户,“五统一”远远没有实现。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现代园艺产品生产企业数量不多,部分企业以占有土地、套取补贴等为经营目的,没有真正地发挥龙头企业应有的作用。
  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品牌建设。育种技术是园艺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但目前我国园艺种子市场受到国外种子的冲击较大,许多园艺产业重地都对国外种子有着较高的依存性。我国园艺产品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园艺生产机械化水平和生产装备水平还比较差,加工能力不足。此外,设施园艺生产中的设施简陋、环境调控装备差也严重制约了园艺作物的生产。我国园艺产品每年的输出量十分可观,例如水果和花卉的出口率很高,但是这些产品大都是没有品牌的半成品,没有经过特别的加工,附加值较低,利润也较低,缺乏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园艺产业产值已超过3.5万亿元,占农业种植业总产值的60%以上,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园艺产品种植面积在我国种植业总面积中名列第二,产值名列第一,其可持续发展是保障我国国民健康的基础、带动农民致富的手段、平衡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工具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在新时代,应进一步发挥优势、找准不足,推动实现我国园艺产业的大发展大突破。
  优化区域布局,合理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地制订全国和本地区主要产品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突出优势区域的资源特色,明确主导产业,促进要素资源向园艺产品最适产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群,打造优势产业带。倡导果树上山下滩,不与粮、棉、油争地,在适宜区内选择集中成片的荒山、荒丘、盐碱沙滩,发展果树生产,坚决压缩非适宜区种植面积。蔬菜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蔬菜种植优势区域的主栽品种结构和产品上市期,充分发挥南方水资源丰富和冬季气候温暖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南方冬春蔬菜的种植。针对北方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和水资源不足的特点,在北方地区重点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在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适度发展郊区设施园艺;在高山高台夏季冷凉地区重点发展夏季园艺作物种植。
  完善市场体系,做到流通顺畅。一是要通过公司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加强经纪人、运销户、经销商的队伍建设,制定政策鼓励流通企业和组织涉足生产领域等手段,培育园艺产品的流通主体。二是要继续发展新的产销对接模式,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简单的买卖关系变为合作关系,使产销之间、产业链不同主体之间真正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生产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提高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大力培育园艺产品拍卖、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推动园艺产品的B2B交易,促进园艺产品流通业态的创新与发展。四是加强冷链系统建设,在园艺产品优势产区加强预冷设施建设,提高优势产区商品化处理能力;积极发展保温、冷藏运输,减少园艺产品的运输损耗;提高主销区园艺产品冷链配送能力,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冷链物流服务企业。
  加强教育培训,培育新型生产主体。未来园艺产业的发展必然要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因此培育与规模化经营相适应的园艺产业新型生产主体是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落实九年义务教育,鼓励受过一定种植技术培训的年轻人前往园艺产品主产区创业,抓好乡村干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技人员以及广大经纪人、种植大户的教育培训等手段提高菜农、果农的素质。通过积极引导、逐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培训合作社带头人等手段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能力的整体提升。通过各种政策措施,积极扶持园艺家庭农场的发展。在采取措施对社会资本流向园艺产业加以引导和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流向园艺产业。
  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园艺品牌。要进一步提高园艺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科技贡献率;研发并推广与现有生产模式相适应的园艺产品轻简化生产技术,提高产业的物质装备水平。要进一步缩小国产种业与国外先进种业的差距,大幅提高园艺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更加广泛地应用先进的育种技术、科学的植保和肥水管理技术、适宜的环境调控技术、合理的栽培模式,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面提高园艺产品的品质指标、质量安全水平和商品档次,杜绝重大园艺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争取在2020年前实现园艺产品的监测合格率达100%。推进园艺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建设,确保园艺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大园艺产业观光休闲的发展力度,以设施园艺调控技术、农艺栽培技术为基础,形成以绿色景观植物为主,以蔬菜、瓜果、花卉等植物配合为辅的布局,使生态园艺产业园形成绿色、优美、宜人的发展环境,从而打造园艺产品品牌,提高园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