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思想纵横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

2019-05-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汪长明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角色
  4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亚太地区仍将是未来全球最有活力、经济增长势头最强劲的地区,预计亚太地区在2019年和2020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其中中国的贡献率超过30%。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日趋紧密的今天,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同时,世界的繁荣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及整体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既为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 “稳定之锚”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使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型、持续提升全球市场需求,成为现实可能。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指出:“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增长潜力巨大。”2018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会消费品市场。目前,中国在汽车、能源、半导体、奢侈品、旅游、B2C跨境电商等诸多领域,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大,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发展机遇,尤其在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有所抬头,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重不确定性的当下,中国坚持维护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系,成为世界市场内化的有力保障和强劲动力。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并实现二者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从占世界经济比重来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2018年的15.2%,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18年全球贸易总额的11.75%。中国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2018年我国全年实际使用外资 1349.7亿美元,同比增长3%(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入金额同比增长13.2%)。同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也一直在大幅增长,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标志。2018年全年,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298.3亿美元,同比增长4.2%。当前,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主要呈现七大特点:“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稳步推进,占同期总额的一半以上;对外投资结构持续朝多元化方向发展,非理性投资继续得到有效遏制;对外投资方式不断创新,企业对外投资并购活跃,境外融资比例高;第三方市场合作稳妥有序推进,“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国际惯例”合作原则得到有效执行;地方企业和民营经济对外投资活跃;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成效显著,促进我国与东道国共同发展;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多,带动出口作用明显。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贸易自由化的有力推动者,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并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
  目前,中国已经从全球化的参与者、适应者逐步成长为全球化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引领者。从历史纬度看,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主要体现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1978年至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中国市场对接世界市场的过程;后一阶段从2001年至今,是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重要“增长极”、中国市场成为世界市场并影响世界市场走势的过程。如今的中国经济,已然融入世界市场经济体系,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大幅提升。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全球贸易总额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已从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30%上升至当前的70%。与此同时,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也客观存在,制约了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推动的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为提振世界经济、克服全球化负面效应、遏止全球化进程放缓,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标志着中国正成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和全球化继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一带一路”为中国成为“世界市场”提供了时代机遇
  2019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周年。六年来,“一带一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从“落地开花”到“根深叶茂”,从掷地有声的“中国倡议”转变为共商、共建、共享的“世界行动”,在世界范围内深入人心,其根本理念和实施方案已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广泛认同。截至2019年4月26日,中国已与127个国家、29个国际组织签署176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六年来的成功实践有力证明,“一带一路”既是中国与世界两个市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重要多边合作平台,也为中国成为“世界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时代机遇。
  “一带一路”有利于完善世界市场机制。“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重点领域。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主线,为完善世界经济体制注入了新内涵。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包括发展战略对接、发展规划对接、机制与平台对接和具体项目对接四个层次。机制与平台作为实施规划的重要载体,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双边和多边合作规划如何开展、怎样推进、能否落实的关键环节。机制与平台对接,旨在将各国有关执行机构、法律法规有效衔接起来,在制度层面求得最大公约数,寻求共识、化解差异,构建顺畅的交流、沟通、磋商渠道和机制,并更有效地对接有关资源,及时解决规划实施和项目执行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由于各国国情有别、文化不同、制度各异、发展阶段与发展程度千差万别,形成和推动实施发展战略与规划的机制也应因“国”而异,做差异化处理、个性化安排。
  “一带一路”倡议强调经贸规则的互联互通,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以灵活务实的方法兼顾各国利益、及时化解合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分歧,“凡事商量着办”,通过贸易投资政策协调、规章制度制定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与国际物流等便利化,有利于完善世界市场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世界市场效率,通过拉动相关国家经济增长促进世界经济整体、稳定增长,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和世界市场良性发展。
  “一带一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扩大世界市场份额。当今世界,经济霸权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死灰复燃,部分发达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牺牲落后国家的发展,使原本经济比较落后、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发展权益受到侵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发展的迫切需求感同身受,无论双边还是多边场合都一如既往无条件支持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并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能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早日走上国家发展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道路。“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对发展中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提供了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技术、人员和智力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由于经济上长期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增长,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经济话语机制得到有力维护,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在世界市场的份额逐年提高。
  “一带一路”基于市场规则搭建了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新平台。“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利他属性和共赢本质,自提出以来,国际社会给予了高度关注,多数国家尤其是沿线国家予以积极响应。经过六年的建设,“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合作成果越来越丰硕,在国际上赢得的认可度和响应度越来越高。“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解决世界日益增长的对国际公共产品需求与落后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本质上,“一带一路”已经成为跨区域、跨国别、跨文明、跨集团的开放式国际合作计划进程,是一项各国均可参与、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尤其是基础设置类公共产品。
  “世界市场”彰显中国主动开放、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决心和行动
  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中国正在将自身增长模式转变为更多依赖消费、更少依赖投资的消费和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在从“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市场”过程中,中国会为全球企业提供一个规模巨大、增长迅速的消费市场。推动消费升级,改善消费环境,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充分发挥消费作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消费市场的日益扩大和居民消费水平、消费品位的日益提高,导致中国的国际化消费需求与日俱增。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7年,中国家庭消费总额从仅为美国的13%升至34%。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26年,中国经济规模将与美国相等(以美元计算);到2027年,中国的消费总额将达到美国的74%,中国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并将出现一个大众消费型社会。在此背景下,旨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今后将形成与“一带一路”相呼应的常态化机制,就我国而言,这不仅是中国通过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的实际行动,也是满足企业发展进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体现,是推动中国消费型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举措;就世界而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一带一路”等平台机制,将成为我国通过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增加进口、促进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而提供的一项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学术研究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