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体育娱乐 连载

电影《音乐家》5月17日全国公映

再现冼星海异国他乡传奇经历

2019-04-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陈巨慧
  首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拍电影《音乐家》将于5月17日全国公映。影片由国家一级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执导,知名编剧张遂遂、哈依夏·塔巴热克联合操刀,胡军、袁泉、别里克·艾特占诺夫、阿鲁赞·加佐别可娃、剧雪等中哈两国优秀演员联袂出演,讲述了上世纪40年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异国他乡度过生命最后一段岁月的传奇经历。
每一个音符都成为战斗号角
  电影《音乐家》重现了那个硝烟四起、漂泊不定的年代,战争给各国人民带去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但音乐却始终鼓舞着人民奋起反抗法西斯。“音乐斗士”冼星海用铿锵的乐曲极大地激励了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和欧洲战场的人民保家卫国。
  回顾冼星海的一生,虽然这位“音乐斗士”没有亲临战场浴血搏杀,但他创作的每一个音符都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无论是在电影中,抑或是在现实生活中,历经坎坷的冼星海临终都未能回到祖国,但苦难始终没有磨灭他反战的意志和归国的心愿。电影《音乐家》在叙说家国乡愁的同时,也深度还原了冼星海在阿拉木图的动荡生活。举目无亲、四处飘零之际,他受到了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及其姐姐一家的救助,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冼星海与拜卡达莫夫的外甥女小卡丽娅更是情同父女。
  跨越语言、超越国别的无私援助也为冼星海继续音乐创作提供了可能性。在贫病交加的困境中,冼星海创作出了《神圣之战》《阿曼盖尔德》等音乐作品,并修改了《黄河大合唱》,这些脍炙人口的乐曲治愈了无数无家可归者的心灵创伤,也为抗击法西斯的哈萨克斯坦人民带去了温暖而磅礴的力量。
  时至今日,战争的废墟上新的家园已建立,阿拉木图市中心的冼星海大道和拜卡达莫夫大道静静地诉说着两位音乐家的情谊,也见证着中哈两国人民真挚的友谊。《音乐家》的诞生不仅开创了中哈两国电影合作的新纪元,更为推动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作出了卓越贡献。
胡军的表演颠覆形象又细腻走心
  自出道便以硬汉形象征服观众的胡军,在《音乐家》中扮演文弱却刚强的传奇音乐家冼星海。虽然他表示“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然而事实证明,胡军完美呈现了一场颠覆形象又细腻走心的表演。在电影中,面对近在咫尺的祖国却无法回归的绝望,面对音乐全情投入的热血激情,面对小卡利娅自然流露的深切关爱……冼星海的每一种情感,都被胡军刻画得入木三分,文艺浪漫。
  据拜卡达莫夫的扮演者哈萨克斯坦著名演员别里克·艾特占诺夫介绍,为了拍摄冼星海病入膏肓的那场戏,胡军减重多达十七八斤。而他精湛的演技在日前发布的《黄河大合唱》片段中可见一斑,此时的冼星海已疾病缠身,他那不时用手捂住胸口的动作、因为病痛略显抽搐的面容,都让观者不禁为之动容。
  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史诗”“第二国歌”的《黄河大合唱》,今年正值首演80周年。时至今日,这首歌依然能够给观众带来一种油然而生的凝聚力与自豪感。作为一部演绎人民音乐家传奇经历的影视作品,影片剧情的起伏和音乐的高低相得益彰。除了《黄河大合唱》外,影片还会呈现冼星海更多经典曲目的华丽演绎,那些或悲壮、或柔婉、或昂扬的音乐贯穿电影始终,感人至深。
  音乐的魅力足以跨越国界,电影亦能沟通世界人民的情感。《音乐家》作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首部合拍的电影,也将肩负这一重任,架起中哈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