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政经

贫困村的“华丽蝶变”

2019-04-25 作者: 李明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李 明 
   本报通讯员 于向阳 李 娜

  4月22日,记者来到利津县凤凰城街道西李村,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房屋,平坦、整洁的马路,农家小院里鸡鸭成群,猪牛满厩,院外马路两旁花草点缀,格外清新雅致。可谁能想到,昔日的西李村是一个用水混乱无序,交通闭塞,靠天吃饭,总共153户,贫困户就有83户的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省级贫困村。
  “要说在以前,碰到雨雪天气,都出不了门,2015年修好了县城到村口的公路,去年9月份又对村里大街小巷进行了全部硬化。”西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华新颇有感慨地说,“晴天满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象将永远封存在村民的记忆里了。”
  李华新是村里创业致富的典型。他告诉记者,以前虽然做生意,但对国家的政策大事很关心,在脱贫攻坚战打响的那一刻,看到自己的村庄举步不前,还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很是着急。他憋着一股干劲、冲劲,回村竞选,并立志用自己创业致富的人脉与资源带领全村走出贫困,带领大家伙一起奔小康。
  刚接手时,面对集体经济的空壳,李华新并没有气馁,在凤凰城街道和驻村帮扶工作组等多方协调下,争取了一个个可观的产业扶贫项目。2015年开始,先后为西李村购置两台大型玉米收割机,村民称其为“金疙瘩”。“刚开始对收割机摸索着管理,也十分爱惜,但是经过两轮收割,发现非专人养农机并不现实,会缩短这个‘金疙瘩’的寿命,如果雇佣专人看护,成本又太高。最后,经过村委以及村民商议,将收割机外包给村民,并签订4年的承包合同,租金3.8万元,供村集体所有。”李华新说。
  紧接着,2016年乘着光伏发电下乡的东风,35千瓦光伏发电扶贫项目落户西李村。看似普通的“面板”,却成为西李村稳定的收入来源,保底年收入2.5万元,其中,百分之六十的资金用于村庄里贫困户的扶贫,百分之四十的资金用于村里公益事业的发展。
  记者采访时,在西李村帮扶的县帮扶办副主任赵金友走了过来,说起扶贫,打开了话匣子。赵金友告诉记者,刚开始包村时,别说脱贫了,村民的自来水使用都混乱无序,水价不统一,供水不及时,矛盾突出。现在家家户户免费安装上智能水表,和城市一样先充值、刷卡,再用水,直接化解了用水矛盾。
  西李村建档立卡的83户贫困户如今人均年收入7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实现破壳,村庄越来越有规划,村民们日子越过越好。记者看到,帮助村里翻新整理土地,修剪配套水闸、沟渠,建设高标准农田等等,在赵主任的帮扶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地写着。赵金友说:“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实实在在为老百姓着想,就能真脱贫。”
  “回顾我们村的发展历程,虽然已经全部脱贫,但离富裕还差一段距离。接下来,我们要做到一方面防止返贫,更重要的是致富。我们会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找寻更多适合我们村的种植产业,用产业带动村庄发展,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李华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