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近九成村居实现公益性公墓安葬或节地生态安葬

殡葬改革带来绿色惠民

2019-04-08 作者: 马景阳 刘磊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马景阳 刘 磊
    本报通讯员 王 玮 焦成名
          崔立来

  4月4日,走进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王桥村公墓,苍松翠柏间的卧碑式墓穴和整齐划一的墓园小路映入眼帘。相较过去杂草丛生的老墓地,村民王世福对于眼前的巨大变化感触颇深。
  王世福介绍,王桥村的老墓地已有300多年历史,西首离村民住宅只有五六米,东头已紧邻乌河岸边,再无土地可葬。
  临淄区总人口约61万,其中农村人口30万,墓地资源紧张。之前,像王桥村一样“故人与活人争地”现象愈发严重。“咱农民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临了’要是连块埋的地方都没有,想想都可怕。”王世福说,过去就有人因为墓地紧张的问题,不得不安葬在自家的承包地里。
  2016年起,淄博全面打响移风易俗攻坚战,以“公益惠民、节地生态”为目标,大力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目前已初步构建了覆盖城乡的三级公墓服务体系和节地生态安葬体系,实现了深化殡葬改革与推动移风易俗、保障群众安葬需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
  田镇镇公益性公墓是淄博市一次性建成的规模最大的墓穴式公墓,占地30多亩,总投入700多万元,建有5000多个墓穴,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有1000多处。墓穴分单墓穴和双墓穴,加上绿化每处墓穴平均占地2.8平方米,远远小于过去田间坟头的占地面积。
  “田镇镇公益性公墓是在原来的旧窑上建造而成,可节约耕地500多亩,满足附近50多个村20年的殡葬需求,在实现节地生态、移风易俗的同时,减轻了群众的负担。”高青县民政局副局长邵珠军告诉记者。
  淄川区双杨镇杨寨村公益性公墓2018年投入使用,占地1.5亩,共333个墓穴,在村里的精心管理下,公墓周边环境清幽整洁。杨寨村村委工作人员高庆宜告诉记者:“一开始村里大部分人对公墓建设持不接受态度,觉得地方太小。新公墓建起来之后,村里人都跑过来看,新旧一对比,哪个环境好,哪种安葬方式更文明,大家心里都有数了。”据了解,杨寨村的公墓计划建3期,全部建成后可满足村里一百多年的安葬需求。“20年的使用费加管理费一共1800元,村民只承担部分材料费,价格大家都能接受。”高庆宜说。
  除了公益性公墓,淄博市还鼓励发展经营性公墓,与公益性公墓不同,经营性公墓更注重活动的策划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淄川区双杨镇西河村龙山陵园,记者看到,陵园推出了“植树寄思语”和“描金尽孝心”两大追思活动,通过亲手种下一棵树或者给碑文描金描红的方式寄托哀思。据了解,龙山陵园现有各种园区40多个,是一座集安葬、祭祀、景观、传承于一体的大型环保园林式文化陵园。
  淄博市地域南北狭长,北部多平原、南部多山区,不同区县之间的安葬习俗差别很大。为此,淄博市公墓建设不搞“一刀切”,不限定公募类型,鼓励区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差异化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桓台县属于平原县,按照不占用耕地、不影响耕作、节地生态的理念,推广深埋不留坟头的安葬方式;张店区、淄川区等中部区县,城镇化进程快,土地资源缺乏,将骨灰存放设施建设作为公益性公墓建设的首选;地处东部的临淄区,整合利用原来的老旧墓地,探索出了一条不占或者少占增量土地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的路子……
  截至目前,淄博市已建成公益性公墓953处,覆盖村居2018个,全市近90%的村居实现了公益性公墓安葬或节地生态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