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民生

紫色牵牛花在白醋中变成红色,又在纯碱溶液中变回原色。诸城桃林初中推进“野外实践课堂”——

一堂化学课步行25公里

2019-03-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张 鹏 宋学宝
    本报通讯员 季廷勇 丁美强

  春和日暖,诸城市桃林镇松园水库碧波荡漾,吸引了不少垂钓爱好者。水库里出产的鲜鱼美味可口,既无泥土味,又无膻腥味,对于此中原因垂钓者却多有不知。桃林镇盛产茶叶,平日路边竖立着茶圣陆羽的大理石雕像。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雕刻的下脚料在实验室中有什么用途?旁边翠竹园内植有大量竹子,你发现这些竹子具有怎样的生态作用?对于这些,桃林初中的学生们都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说出其中缘由。
  桃林镇地处诸城南部山区,经济条件较差。但桃林初中的化学等学科成绩却在该市的学校中名列前茅。这是为什么?
  这得益于该校的“野外实践课堂”。
  桃林初中校长谢殿龙兼任八年级化学老师,天刚转暖,他就开始制订外出授课和校外实践的活动方案。
  “教室内的课堂历来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把这个主阵地再适当延伸,是新教育实验者面临的一项课题。虽然我们是山区中学,不过依然能够做好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谢殿龙说。
  “比如牵牛花的知识点,我每年都会让学生们动手做实验。等牵牛花开了,我们摘一朵紫色的,将花冠浸在白醋中,3秒钟后取出,花冠成了红色,这是因为牵牛花的色素中含有石蕊的成分;将红色牵牛花浸泡在纯碱溶液中,三秒取出,花冠先是变成紫色,后变成蓝色,这其中的原理是碱性溶液与色素中的酸中和,让花冠变成原来的颜色,多余的碱性溶液继续与色素中的石蕊成分作用,使之变成蓝色。若将本实验中的白醋换成无色的氯化氢气体,将纯碱换成无色的氨气,可以增强实验的魔术效果。”谢殿龙告诉记者,这样的知识点,野外随处可见。
  今年53岁的谢殿龙,在山区执教已有30年。他牵头开展的“野外实践课堂”,已坚持了21年。
  记者看到谢殿龙一份此前制定的考察站点及路线规划图,发现到达站点多达20多个。有矿坑、防空洞、海滨、码头,还有茶厂、加油站和废品回收站等。“考察前,我们课题组会先将课本上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出来,看方圆50公里范围内,本着就近安全原则,在哪里可以使用这些知识点或挖掘出这些知识点,这样确定一个个考察地点,然后根据行进方向,串联成路线图。”谢殿龙说,我们步行加上汽车接送,一天下来,多时步行达25公里,课本上80%以上的化学知识点都能涉及到。从2017年开始,学校还增加了分散考察活动,优点是家长亲自带领学生,根据学校统一安排进行考察,有利于亲情教育。
  多年下来,谢殿龙保存的野外实践照片有5000多张。他最欣慰的是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提高。班里李传明等同学以前化学不及格,外出一趟后成绩猛然提升;张瑞彬等同学学习总成绩靠后,化学却次次满分。这样的学生,比比皆是。
  “之所以做野外实践课堂,就是因为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化学。看到外面知识这么多,每年带学生出去讲课能增添记忆和实验效果。”谢殿龙告诉记者,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教室内讲测土配方、讲生锈防锈、讲水垢的清除等等,学生不但听得无味,也记不住。
  如今,在“野外实践课堂”中,桃林中心校正在结合难得的场景和机会,将历史、语文、生物、政治等学科进行了有机整合,各教研组都在利用这种模式。
  返校后,谢殿龙还做出回答知识点游戏。学生们在教师引导下,随机抽取题目,由学生在讲台前讲解。一堂课下来,全班40多名学生,可轮流5—6次。
  “一系列校外实践活动,不但丰富了化学学科知识,还丰富了生物、数学、语文、英语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人人有成就感,进一步增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农民工人之间的情感;由于有时需要长途跋涉,需要翻山越岭,需要人与人之间密切合作与互帮互助,还使学生树立起‘我助人人,人人助我’的互助意识。”桃林中心校校长魏本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