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土生万物

2019-03-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他山之石
□ 刘 杰
  天有天气,人有人气,地也有地气啊!地气就是地的力气,地的精神,有了力气有了精神,土地就生出了万物。
  人的一生,离不开土地,离开了土地就没有吃的喝的,更重要的是,离开了土地的人就少了精气神儿,乜呆呆地发蔫,害了大病似的。要不许许多多在农村生存了大半辈子的父母被儿子或者女儿接到城里生活,几乎都不适应悬在空中的不踏实,闹腾着要回故土去。
  作为农人的后代,我对于土地的热爱和熟悉并不亚于我的父辈们。我很庆幸自己有三年的农人经历,虽然没有成为一个优秀的农人,但是那些躬耕田间的艰辛和收获后的喜悦,仰躺在散发着略带腥味的新翻耕过的泥土上的舒坦惬意,以及遭遇了自然灾害之后那种捶胸顿足的绝望,都成了我人生经历中最为珍贵的一部分,也为我坚韧的性格增加了不少的钙质。
  在农村,春种夏收秋播,农人们自然忙碌在田地里,晨露湿衣,披星戴月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就是在农闲的十冬腊月,在凛冽的寒风中,那些上了年纪的农人们在喝过罐罐茶之后,披一件皮袄,不约而同地到田野里溜达一圈子,不为看景致,也不为散散心,就是为了看看土地,一天不看都心慌慌得不踏实。
  一粒再微小的种子,只要落到土里,就会生根发芽,长成丰茂的庄稼、茂盛的野草或者参天的大树,不是吗?你再仔细看看那些葳蕤葱茂的任何一种植物,或者田地里任何一种庄稼,它们的种子都不是很大,有的甚至稍有不慎就会从手里滑落遗失不见了,但就是这样的种子,只要有它容身的泥土,那么它绝对就会生长成一株俊美的庄稼,喂养人们的身体。至于那些树们,就更厉害了,它们甚至不需要人为地播种,成熟了的种子随风或者被鸟雀吞食,就会四处安家,生根发芽,你不注意的时候,就葱郁成一片年轻的林子了,棵棵挺拔秀颀,令人赞叹。
  在农人的眼里,一块好地就好比一个攒劲儿的娃那样惹人疼爱。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人,他们曾经各自制造出了一块自己的土地。先是父亲,因为我们七口之家只有三个人的自留地,和别人家相比,我们的地少得可怜。
  为了给自家增加一块土地,父亲耗时半年,把村子东头的一块砂砾地开挖,挑拣出里面的石头之后,再用架子车把林子里的腐殖土拉到砂砾地里铺上,铺了大约一尺来厚,以后又逐年把不少的农家肥也送到砂砾地里。两三年之后,那块形状像狗舌头的沙砾地一下子朝气蓬勃起来了,无论是种洋芋还是药材,都是一副令别人眼馋的欣欣向荣。
  十年前父亲离开老家进城的时候,在那块狗舌头地边徘徊了一早上,一双老眼,浊泪长流,他割舍不了那块流了自己血汗,给予了我们一家温饱的土地!
  父亲造地成功之后,母亲为了使我家拥有一块自家的菜园,就在我家上房背后的沙丘上也开辟了一块土地,严格地说是把沙丘开挖成比较平整的一块。刨好了基础之后,母亲就开始往沙丘上运土肥。
  身体羸弱的母亲右手拄着拐杖,左胳膊挽着一个大竹篮子,里面装着多半篮子土肥,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往那沙丘上运送,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天,那块沙石坑里才算填满了土肥,一块一分来地的菜园就算是制造出来了。为了这块菜园的诞生,母亲累得病倒了,整整歇缓了差不多一月时间。
  自从有了这块菜园,母亲整天就忙乎在园子里,春韭夏菠菜,秋季的白菜绿萝卜,外加个个饱胀的绿甘蓝,我家的饭菜也一下子丰富了许多。这块菜园陪伴母亲度过了二十四年的时光,直到母亲患肾衰竭卧床不起。母亲辞世后就安葬在她的菜园的旁边,时时都能瞅见她的菜园。
  对于土地,我们应该常怀敬畏和感恩。在某些人的眼里,泥土是卑贱的,“泥腿子”是他们对农人的蔑称,殊不知,没有泥土,人们就无法生存,就好比许多人厌恶尘土,却不晓得如果没有了尘土,将会产生一系列的灾难,而这些灾难足以使人类在地球上消失。
  其实泥土是很高贵的,且不说五谷杂粮,百味果蔬,猪鸡牛羊……人们的吃食全来自泥土里的生长,单就那盛饭的碗碟,无论是高贵的帝王,还是卑微的乞丐,都喜欢用陶瓷碗碟盛饭菜,有谁见过一直端一只金碗或者银碗吃饭的富豪呢?即便是他们家有金碗银碗,也只是一种炫富心理罢了。
  每朝每代的帝王,都要祭天祭地,这不仅仅是一种迷信,我认为更是一种人类对自然敬畏的表现,一种对于土地感恩的表达。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也屡见不鲜:诸如著名作家贾平凹捧起新鲜的泥土就要吃;著名作家陈忠实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到老家住一段时间接接地气;离家的游子要带一包家乡的泥土远行……
  传说中人是女娲用泥土造成的,难怪人离不开泥土呢。祖先们说过“人生万物”,强调了人的重要性和对世界的主宰,其实追根溯源下去,应该是土生万物了,因为人原本就是泥土造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