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减负”是基层和上级的双重利好

2019-03-14 作者: 孙秀岭 来源: 大众日报
  □孙秀岭

  “基层减负年”来了!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强调要更好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不懈奋斗。
  “基层减负”的《通知》,只有2000多字,却是圈不完的关键词、划不完的重点句,读起来十分解渴过瘾。如,“填表报数”是基层干部最大的“槽点”。《通知》指出“对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减少50%以上的目标要确保执行到位”,直接将考核事项砍掉一半。再如,文山会海的反弹回潮,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通知》指出“确保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上级会议原则上只开到下一级;未经批准不得要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门一把手参会”。上面布置任务,中间层层加码,层层压力传导,最终“苦”了基层。《通知》强调,要有效解决问责不力和问责泛化简单化等问题,凡事往下甩锅行不通了。
  “基层减负年”,首先是基层干部的一大“利好”。基层苦、基层累、基层难,必须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提供材料的忙乱中解放出来。贯彻落实好《通知》要求,就要更加关注基层、关心干部,下气力铲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使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中抽身,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多到群众身边,多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更多精力用在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在这个意义上,“减负”是为了基层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是基层干部更好地把握基层治理规律,不断提升落实能力的新机遇。
  不仅如此,“减负”还是上级单位提高治理能力和服务基层水平的新契机。基层负担重,既有思想作风问题,也有本领问题。如,基层会多文多、名目繁杂的督查检查考核多、流于表面的痕迹管理多,就与一些上级单位的固有习惯、工作方式是密不可分的。不能唯台账是举、以材料论英雄,那么,以什么论英雄?不能搞“责任甩锅”,不能把问责作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不能动辄签“责任状”,一些陈旧落后的工作方式方法必须要改变。对上级单位来说,既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不打折扣,坚决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也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科学合理设置指标,体现差异化要求,注重工作实绩,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更多关注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更要有效减轻干部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这也是个新挑战,更是一道必须答好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