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从法律上给正当防卫明确的“操作空间”

2019-03-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唐卫毅

  过去一年,正当防卫案件屡屡引爆舆论。“昆山反杀案”、“福建赵宇案”乃至最近刚刚通报的“涞源反杀案”,都曾引起广泛关注。但与此同时,对于如何正确理解正当防卫制度的实质,如何把握正当防卫的限度等,仍存在较大争议。甘肃省律师协会会长尚伦生认为,解决上述争议,提炼规则至关重要。(3月7日《北京青年报》)
  在现实生活中,对受不法侵害者来说,如何正当防卫,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因为定义上过于“原则”,容易导致认定上出现偏差。比如,“制止”不法侵害,这个“制止”采取什么手段制止?“君子动口不动手”来制止,当然效果最好,但这种制止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在正当防卫过程中,是否允许使用器械,是刀、棍、砖、石等,还是只允许徒手肉搏?这一切法律上并无明确的规定。此外,“造成一定限度损害”的规定也难以把握。
  现实中,不法侵害的方式千万种,正当防卫的情形自然也会有千万种,很难用一把尺子来量准。此时,法律对正当防卫者应当给予最大的支持和保护,鉴于目前司法实践中,在有关正当防卫的标准和认定上出现争议,亟待法律进一步厘清正当防卫的标准和界限,给公众一个明确的“操作空间”,同时也要给司法机关一个规范合理的“操作空间”,从而让正当防卫不再畏手畏脚,而是正大光明,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