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一条锦鲤的成长之路

曲阜市吴村镇利用乡土资源,鼓励农民开设锦鲤文化体验馆

2019-02-26 作者: 孟一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孟一 
   本报通讯员 张亚南

  “玉萍掩映壶中月,锦鲤浮沉镜里天。”2018年10月13日,在聊城市高唐县举办的2018年中国第三届“海豚杯”锦鲤大赛上,来自全国的精品锦鲤汇聚一池、穿梭水间,游弋出一条条彩色的“绸缎”,给人以不一样的享受。也是在这样一次角力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来自曲阜市吴村镇龙尾庄村徐文政的锦鲤连续摘得“40部昭和三色冠军”“35部特别赏”等诸多大奖,成了全国锦鲤养殖界的一颗新星。
  “小时候就喜欢鱼,在花鸟鱼虫市场围着玻璃缸转了一圈又一圈,看一天也不嫌腻。工作后还是对锦鲤念念不忘,就硬着头皮辞职回家养鱼了。”1月29日,在龙尾庄村的锦尚观赏鱼养殖中心,徐文政正给刚捞出鱼池的锦鲤打包,在专用的塑料袋中注入氧气并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今年刚刚28岁的他直言,把兴趣作为职业,要么毁掉一个兴趣,要么把职业做到极致。
  记者在养殖中心看到,和通常见到的锦鲤不同,鱼塘里的鱼身材壮硕、呈圆滚滚的桶形,花纹分布均匀、错落有致。“锦鲤的品质取决于品种的纯度和养殖的方式,我的鱼很多都是从日本原产地直接进口,首先保证了血统的纯正,然后专攻技术领域。”徐文政说,锦鲤养殖的技术含量高、风险大,业界又秉持着传统的技术保护、很难“偷师”,于是,他从2014年起,一头钻进鱼塘边的小屋,边学习边摸索,噙着一天死掉20万元鱼苗的泪水,终于靠着一股不认输的钻劲掌握了锦鲤的核心养殖技术。
  “从前年开始我进行网上销售,看上去只是变换了一个销售渠道,却能提升1/3的销售利润。”徐文政说,很多的锦鲤爱好者喜欢在专业的网站上选鱼,定价完全取决于锦鲤品质,巴掌大的“大正三色”(锦鲤品种)也可以卖到八九百元一条。所以,他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就掌握了电商销售中视频拍摄与上传,运输过程中的消毒、打氧等种种细节,抢先一步成为互联网上的“养鱼家”。
  养鱼卖鱼,是锦鲤养殖的本分,传播锦鲤文化,让更多人喜欢上这些水中精灵是徐文政的梦想,也是拉伸产业链条的方向。他每年坚持到广东、上海、浙江等国内主要锦鲤养殖基地参观学习,他有了一个新想法,积极和台湾锦鲤界艺术大师许正忠联系,想要订制茶杯、挂件、鲤鱼旗等系列文创产品,同时,计划结合养鱼、赏鱼等体验在鱼塘边建立乡村游体验基地,一个围绕“锦鲤”拉开的产业宏图日渐丰满。
  然而,丰富锦鲤产业业态绝非一日之功,调动不了现有和潜在的资源,再好的蓝图也只不过是难以实现的美梦。“年轻人回乡创业,不缺头脑、不缺干劲,缺的是资源整合的能力。就拿发展乡村游来说吧,又是修路、又是盖房,砸进去七八十万元连影都看不到。”吴村镇宣传委员冯兵表示,利用好农村现有的乡土资源远比平地里新造新建更现实,镇里正主动和徐文政对接,鼓励他在距离养殖中心不远的葫芦套民俗村开设锦鲤文化体验馆,通过锦鲤绘画和文创产品将游客导流至养殖中心参观体验,最大程度降低投入成本,也间接丰富葫芦套村的旅游内涵,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