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临淄

临淄101个项目点燃动能转换新引擎

总投资817.3亿元

2019-01-09 作者: 刘磊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 磊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崔立来 陈卫华

101个重点项目
总投资817.3亿元

  1月3日,临近小寒,天气愈加寒冷,在位于临淄经济开发区的蓝帆集团健康防护工业园医用手套项目车间内,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生产工作。
  蓝帆集团健康防护工业园医用手套项目占地200亩,总投资6.6亿元,规划建设16条智能化生产线,具备年产40亿支丁腈手套生产能力。目前1号车间8条生产线已经投产,2号车间主体建设已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及生产线订购。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1亿元,利润1.3亿元,年新增税收5000万元,安排就业750余人。
  临淄经济开发区致力于发展健康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目前,拥有在建北汽舜泰新能源汽车、海湾吊装基地二期等总投资57.8亿元的项目7个,2018年已完成投资28.9亿元。另外,齐都药业医药包装产业基地、连城智造小镇等总投资66.5亿元的5个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超威锂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新恒业正极材料等总投资121亿元的4个项目正在进行洽谈,逐步培育形成新能源汽车、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百亿级产业集群。
  2018年,临淄区重点项目共101个,总投资817.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4亿元。不仅市区重点项目数量首次过一百,比2017年增加26个,创历史新高。而且,平均单体投资8.1亿元,比2017年增加1.6亿元。
  “项目结构在持续优化,高端装备、化工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等‘四新四化’项目占比80%以上,比2017年提高5个百分点。并且65%以上的工业、现代服务业等项目集中在齐鲁化工区、经济开发区等专业特色园区,比2017年提高8个百分点。”临淄区委副书记、区长白平和介绍,目前,济青高铁临淄北站及站前广场、凯威尔高性能树脂等40个项目已竣工。
项目建设
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动力

  近年来,临淄区通过新经济产业运营,吸纳各类互联网创新创业企业进驻,服务城市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有效带动区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临淄区创业孵化基地,运行不到3年,进驻创业企业就达112家。目前,同样作为在建重点项目的淄博颐高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利润3.7亿元,年新增税收6329万元,解决就业近万人。
  临淄区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2018年,新建、续建投资过亿元项目100个,38个市重大项目开工29个、完成投资86.6亿元。始终把“双招双引”牢牢抓在手上,鲁能集团、超威集团、猪八戒网等领军企业落户临淄,连成高分子产业园、功夫动漫、同华总部及医药产业园等48个项目正式签约,实际到位外来资金达160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金山产业园新区纳入齐鲁化工区整体规划、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5位,临淄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更加理顺、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产业定位更加精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柬埔寨齐鲁经济特区累计完成投资7000万美元,顺利通过首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区考核验收,园区发展实现巨大突破。
  2018年,临淄区预计全年GDP增长4.5%;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7.8%、9.4%和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8.9亿元,增长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5417元,增长7.9%;进出口总额实现252亿元,增长77%,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聚力推进
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化工产业一直以来都是临淄经济结构的主要支撑,“要发展就必须破釜沉舟、大破大立,全面开展传统产业‘大改造、大整合、大提升’,聚力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临淄区委书记宋振波说。目前,临淄已关停淘汰化工企业141家,审查通过整合重组方案61个,实施技术改造企业169家,产业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迈出关键性步伐。。
  以石油化工为核心业务的清源集团去年以来,就围绕转型升级不仅明确了打造“特种油行业国际领军企业”的战略定位,摆脱了地炼企业低端发展的局面,还成立了特种油检测技术服务中心,取得了引领行业发展的话语权。这两年,清源集团新上的140万吨/年延迟焦化及副产品深加工、160万吨/年特种油加氢技改等4个项目先后投产见效。4个项目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利税10亿元。
  “严格控制、有序集聚、绿色发展、打造品牌。”临淄区以此为思路,推动化工企业关停转迁、兼并重组,力争利用3年左右时间将化工生产企业、危化品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数量分别压减到100家、30家和10家左右,80%以上化工企业进园入区发展。
  “以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引导传统产业、优势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力争利用3年左右时间打造4-5条500亿元体量的主导产业链,将基础化工压减到30%以内、中高端化工提高到70%以上。”宋振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