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众教育的传媒业发展微观探索

2018-12-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杨娟

  技术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进步,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在各个领域发生着巨大变迁。我国的数字经济增速迅猛,2017年,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占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的40%以上,逐步完成向无现金社会的过渡。中国人口众多,网民数量大,据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占世界网民的五分之一。如此庞大的数据来源,从多样性和体量大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大数据技术应用本该是有优势的。然而,网民在增加,技术在进步,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潜力却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
  单就传媒业来讲,数据来源的显著优势在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中并没有显示出来,其中原因是复杂的,从微观的角度来讲,有几个关键因素应该引起重视:
  借助合力加强基础建设。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因为技术发展本身的限制、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和人类社会的复杂性等原因,实验研究和抽样调查等小数据研究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不会改变。小数据是大数据的基础,小数据没有做好,何谈大数据。从研究资料来源来看,大数据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数据,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传媒数据,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网络数据等。如果政府和权威机构采集数据方法不当或者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如果传媒没有考证信息来源发布虚假数据,如果互联网用户的匿名虚假信息海量呈现,那么,大数据的庞大体量不仅是低价值密度的,甚至是没有可利用价值的量值。任何基于它的挖掘、分析和判断都将可能产生谬误。从人才配备上来看,应积极加强相应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公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继2016年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对外经贸大学首批设立大数据相关学科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等32所高校成为第二批成功申请“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新专业的高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新型人才,技术发展催生下的新兴学科和专业,该如何培养人才、培养怎样的人才才能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是人才建设的关键,也是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关键。
  不断培育公众的媒介素养,做到与时俱进,增强新媒体的文化传承力。文化传承是社会良性发展的保证,为技术可持续发展提供肥沃土壤。媒体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尤其是社交媒体被广泛应用的今天,社会和媒体、媒体和用户、用户和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的发展水平。以主流社交媒体为例,截至2018年6月,微信朋友圈、QQ空间的使用率分别为86.9%、64.7%,基本保持稳定。微信朋友圈是中国主流社交媒体发展现状的代表,值得注意的是,多数人在多年使用朋友圈后选择“潜水”,露在“水面”的是大大小小的微商,朋友圈的功能在不断变化,被商业裹挟下的朋友圈逐渐变了味道。社交媒体是社会分享、交流意见、观点及经验的虚拟社区和网络平台,其服务和功能应该是多元的。如果一个主流的社交媒体的主要功能是商品销售的平台,这个社会是短视的。技术一定要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并且有文化传承的力量保驾护航,才能够助力整个社会的发展。而文化的传承力需要广大用户媒介素养的整体提升和与时俱进,大众是助力传媒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中要体现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最终关怀,培育公众的文化自信。大数据技术建立在海量的数据信息基础上,这些信息越来越多地来自线上千千万万普通的用户,从这个意义上讲,尊重用户是传媒发展的根本逻辑。今天传媒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而偏离用户的技术应用会在应用的过程中迷失方向。无论是媒介融合,还是大数据提取、挖掘和分析,都要建立在一定的用户思维基础上。媒体发展更要考虑具体的国情、民情和文化背景,不能盲目借用西方模式做媒体。媒体如果试图提供一个全景的媒介社会,希望每一个使用者都参与其中,显然是媒体的良好愿景。全球范围内的全媒体、媒介融合和数据新闻的应用,是技术推动下媒介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媒体作为商业主体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一个行为。
  目前国内的传统媒体正处在融合转型阶段,媒体的发展应该考虑我国具体国情、民情和文化背景,逐渐培育公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使其不断融入主流媒体,参与文化建设,共同营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生态环境。
  最后,培育公众对数据本身的尊重。无论是传媒还是用户,尊重数据是大数据技术环境下媒体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逻辑。大数据时代呈现出海量的信息,信息本身具有自我遗传特性。深入研究其遗传密码,找到其遗传规律,是数据使用者的重要功课。从传播学的角度上来讲,不同的数据信息因为具有不同的遗传特性,有的出现就被遗忘,有的则易于被熟识、记诵、流传,成就了无数一夜成名的网红和“神曲”。因此,不同的信息具有不同的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不同的数据信息的消费过程不同,有的是易耗品,消费完就被束之高阁;但有的数据信息消费过程同时也是信息的再生产过程,消费的过程能催生更多的知识和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数据量呈指数级剧增,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广告每天都在我们周围卷起资讯的潮流和压力,庞大的数据信息形成一股信息旋涡,使大众被放置于失速造成的数据漩涡中心。在这样一种前提下,引导公众如何在海量信息面前维持世界及自身的位置和平衡,积极建立以人主导的,而不是数据主导的良好互动关系。要培育公众对数据本身的尊重,从海量信息中逐步学会甄别、挖掘、分析的科学方法,更好地洞悉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力量。
  传媒业面对融合发展和经营创新不足的挑战和深化改革、消费升级的机遇,广大民众面临着生活方式不断被新技术改变,生存状态不断被新技术定义的挑战。于微小之处见大义,合力建设健康良好的信息环境是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