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深挖区域特色选准实施路径

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增添栖霞亮色

2018-12-0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自11月上旬起,随着苹果销售进入尾声,栖霞市多个乡镇开始着手腾空新一批纳入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土地。
  去年,该市已有1.13万亩果园首批纳入产业园建设范围,它们分散在6个苹果主产区的39个村里,采用宽行密植技术栽植116万株美国G系列抗重茬脱毒苹果苗木、M9T337矮化自根砧苹果苗木及荷兰阿森泰克、富布瑞斯等新品种。根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栖霞市将在3年时间里,总共建成18.6万亩宽行密植的现代化果园,通过实施苹果产业的“二次革命”,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增添栖霞亮色。
  栖霞市以党建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为统领,着力建设最具胶东风情的绿色新城,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栖霞力量。
  提高站位,统筹谋划乡村振兴大棋。全省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议结束后,栖霞市围绕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由市委书记牵头,连续召开市委常委会和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会,深入传达贯彻省会议精神,系统研究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工作任务和具体办法,在全市上下形成齐抓乡村振兴工作的浓厚氛围。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近期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和中国农业大学“国”字号战略规划机构进行沟通对接。专程赴中国农科院、新农创集团征求专家意见,并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着手制定栖霞市乡村振兴规划。
  突出特色,进一步理顺乡村振兴思路。栖霞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总的思路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严格按照“20字方针”和“五个振兴”要求,始终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根本原则,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脱贫攻坚的任务底线,以基层组织建设为统领,充分尊重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进而带动人才振兴、促进文化振兴、实现生态振兴,走出一条乡村全面振兴齐鲁样板的“栖霞道路”。在目标摆布上,确保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在路径选择上,把“以党建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路径,在全市掀起一场新的“三农革命”,促进组织大振兴、农民大合作、果业大发展、三产大融合,实现产业兴旺、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共同富裕的多赢。
  ——围绕组织振兴,着眼于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和头雁效应,特别是在产业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把2018年确定为“集体经济集中突破年”,启动“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行动”,打造100个“党支部+合作社”示范村,通过典型引路、由点及面,在全市面上推开,成方连片打造示范区。到2020年80%以上的村级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所有村集体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
  ——围绕产业振兴,着眼于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新六产”,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两园”建设为契机,突出姓农、务农、为农、兴农“四农”主题,围绕“果品升级、果业增效、果农增收”目标,整合农业政策资金,向重点区域集中投放,连片建设标准化种植、精品展示、加工与物流、农旅结合与文化创意等特色园区,着力创建区域特色鲜明、产业要素聚集、发展方式绿色、三产深度融合、创新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始终保持果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实现产业链相加、供应链相通、价值链相乘,“新六产”繁荣兴旺。
  ——围绕人才振兴,着眼于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的需求,聚焦“引进来、培养好、沉下去、留得住”。在成功引进束怀瑞院士工作站、苹果产业研究院的基础上,广开招才引智渠道,构建推动乡村振兴的前沿智库;以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根本方向,突出公益性、基础性,锁定对象、精准培育,努力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完善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优良平台。
  ——围绕文化振兴,着眼于塑造文明乡风,把乡村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完善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供给,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和效能;加强乡土文化人才建设,大力培养乡村文化骨干,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深入人心、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的精品文艺作品,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围绕生态振兴,着眼于打造秀美的田园风光、美丽的山水画卷、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标准化、智能化,成方连片进行农田建设,打造适度规模、水土共治、宽行密植、果园生草、物联应用、智能管理、果木葱茏、天蓝地绿、清新隽美的田园风光。大力推进“山水林田路湖”综合治理,积极争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持续巩固提升生态优势,打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态宜居环境。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深化农村“七改”,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环境整治和生态庭院建设,注重胶东风情和乡土味道,打造灰瓦白墙、整洁有序、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最具胶东风情的美丽乡村。
  把握关键,选准乡村振兴突破路径。着力推进党建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自愿、利益共享、共同富裕、积极稳妥、典型引路、由点及面的原则,大力引导鼓励支持基层党组织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以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集体资产入股、社会资本以资金入股等,在全市健全完善并大力推广“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党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党组织+合作社+产业园项目公司+农户”等发展模式,探索建立农民参与一二三产融合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村社合一”“村社联建”型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复合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总结提炼衣家村、东院头村等试点经验,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会,在全市发出党建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总动员令,切实把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成乡村振兴的组织优势,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把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激情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强大推动力,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栖霞模式、贡献栖霞力量。
  着力构建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经济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在经营体系上,变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适度规模经营,使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成为现实。在生产体系上,把质量兴农、绿色发展贯穿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采用成方连片、土壤修复、宽行密植、水肥一体、果园生草、绿色防控、机械作业、物联应用、智能管理等现代化生产技术,对入社果园统一开发、统一种植、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实现全产业链提升。在产业体系上,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重要纽带,一头联起广大农民,一头联起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苗木基地、大型超市等,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附加值,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六产”兴旺繁荣的良好格局,切实筑牢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的根基。
  着力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选拔部分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农二代”到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参加培训。以特邀专家下乡授课、组织示范园现场观摩等形式,引领农民近距离观摩学习现代农业新模式。积极倡树文明乡风,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发挥新乡贤模范带头作用,大力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引导广大农民崇尚文明、树立新风;坚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档案馆、图书馆等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文明乡风建设提供优质文化资源。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稳定脱贫,持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质量,年内基本完成稳定脱贫。落实惠民利民实事,切实增强农民对乡村的荣誉感、归属感,充分激发农村群众建设乡村的热情,形成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着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按照建设“最具胶东风情绿色新城”城市定位和总体布局,注重规划引领、突出融合理念、尊重自然纹理、保护村落文化、注入胶东特色元素,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每年创建5个以上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提升美丽乡村覆盖率8%左右,到2020年,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75%,2022年,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面消除D类村庄。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文旅融合、医养结合、文体休闲、婚俗婚庆、教育培训、健身养生等为一体的全龄服务产业,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积极培育体验式农业旅游模式,打造20公里黄金旅游长廊。到2020年,全市乡村旅游消费总额突破15亿元,2022年旅游消费总额突破20亿元。
  (栖霞市委宣传部供稿)
  国家级农业产业园        □谢书亮 摄
  植保无人机管理果园         □王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