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城事

闵子骞传说:融入泉城血脉的孝文化

2018-11-15 作者: 田可新 实习生 丁伟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实习生 丁伟

  百善孝为先。家喻户晓的“二十四孝”故事,有两个和济南有关,其中之一就是闵子骞“芦衣顺母”的故事。有关闵子骞的传说,在济南以闵子骞墓、忠孝祠和水乡的遍地芦花为依托,经代代传承,普及面广、影响力大,堪称济南孝文化的代表。2006年,“闵子骞传说”作为民间文学,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孝哉闵子骞
  与百花公园一墙之隔,有一素朴幽静之处,便是闵子骞墓。闵子骞,名损,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之一。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闵子骞位列“孔门十哲”之一,以“孝”著称于世。孔子曾在《论语》里称赞他:“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意思就是,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任何异议。
  闵子骞做了什么,让他赢得了孔子的如此称赞呢?“甸柳一带的老人们说,闵子骞是个很宽厚的人。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后母经常打骂他。有一次,闵子骞的父亲回到家,看见他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就问闵子骞怎么回事。闵子骞为了家庭的和睦,对父亲撒了谎,说是自己爬到树上掏鸟窝,不小心摔的。”谈到闵子骞的孝义之心,历城区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者陈芳向记者讲述。
  “闵子骞,不一般。为父拉车绳落地,站在路上打寒颤。父亲打破大儿袄,露出芦花不是棉。父亲一怒要休妻,闵损叩头来相劝。父若休了我后母,弟兄三人一样寒。”闵子骞“芦衣顺母”的故事更是在老百姓间世代相传。传说寒冬腊月,后母用丝棉给两个亲生儿子絮棉衣,给闵子骞用的却是不能御寒的芦花,闵子骞衣单体寒,驾车时双手冻得握不住缰绳,遭父亲责打,鞭子抽到身上,打破了闵子骞的衣服,衣中竟飘出朵朵芦花。闵父见状,才得知了后母虐待儿子的实情,打算休妻。这时,闵子骞劝父亲:“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意思是说,后母如果还在,只有他一个人受冻;后母如果被休,那以后兄弟三人都要受冻了。父亲被闵子骞的孝行感动,着眼于大局,原谅了后母。后母也深感愧疚,从此便把闵子骞当成亲生孩子看待。这则故事也叫“鞭打芦花”。因这则故事,闵子骞的孝义在济南乃至全国广泛流传。
古迹“贮存”孝德
  闵子骞作为孔门弟子,常跟随孔子周游四方,后在长清去世,葬于历城华不注山。据《历城县志》记载,闵子骞墓后来移至城东五里的甸柳庄,即现在人们看到的闵子骞墓。闵子骞墓在甸柳庄一带静静沉睡了千年,自宋朝济南太守李肃之整修、苏轼苏辙兄弟作记题书之后,闵子骞墓便成为一代名胜。元朝天历年间,墓前曾设闵子书院,这也是济南创建最早的书院。
  上世纪60年代前,闵子骞墓规模很大,墓区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墓堆封土直径有七八米,高约十几米,周围还有合抱粗的古树30余棵,历代碑刻十余尊。
  现在的闵子骞墓位于济南历城区百花公园西北,已经成了一处弘扬孝道的教育基地。正门上书“崇孝苑”三个大字。大门内是一处新建的仿古庙堂,墙上嵌有“济南孝文化博物馆”牌匾。庙堂往北20多米是闵子骞墓,现封土高约3米,长约5米,呈半圆形。墓前两侧有多尊形态各异的石像生,一尊尊文官武将、石狮、石马、石龟等石像,饱经沧桑,静静地守护着闵子骞墓。合抱粗的两棵古树,高大挺拔,与眼前盛开的秋菊相映成趣,很有意境。
  “我对闵子骞墓园很有感情。2000年开始在这里负责保护工作,守护着这些文物。周末的时候,经常有一家老少来这里参观。闵子骞墓园可以说是闵子骞故事的‘讲述者’,来这里看看很有意义。”闵子骞墓保卫人员宋秉伦说。
  除了闵子骞墓,济南还有一个地方供奉着闵子骞,即华山华阳宫的忠孝祠。民间传说,闵子骞的石棺最早是在华山脚下挖掘出来的,所以修建华阳宫的时候,人们就为孝子闵子骞和忠臣逄丑父修建了忠孝祠。记者在华阳宫随机抽访了部分游客,他们对闵子骞“鞭打芦花”的故事耳熟能详。可见脍炙人口的闵子骞故事直到现在还在泉城百姓心中扎着根。
让孝文化在泉城播撒
  千百年来人们对闵子骞尊崇敬仰,闵子骞传说经过人们口诵心记、增删演绎,留下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杜泽逊指出,闵子骞故事在《论语》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虽有记载,但叙述简单,仅仅点出了闵子骞是个孝子,却无法找到有关“鞭打芦花”的记载,这就留给后人极大的想象空间。直到宋代李昉《太平预览》所引的《孝子传》中,才出现了“父怒笞之”的记载。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虽有题为“芦衣顺母”的章节,但仍未出现“鞭打芦花”的情节。杜泽逊认为,“鞭打芦花”的情节应该起源于明代的戏曲,真正普及是在民国后期至新中国初期这一时段。而在现如今的地方戏曲中,不少还都有“芦衣顺母”选段,比如京剧、吕剧、豫剧、评剧、曲剧和庐剧等,甚至北京琴书、民间小调也有体现,可见闵子骞传说“活”在民间。
  仅靠“口口相传”还不够。如今,带有孝元素的非遗文化也在泉城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播撒。一组以浮雕手法雕刻而成的“二十四孝故事”文化墙出现在百花洲片区,文化墙以浮雕艺术为载体,传承中华美德,弘扬了孝文化;今年4月,山大路街道还在孝文化博物馆——崇孝苑举办“清明祭先贤,传承孝文化”公祭活动,号召居民以孝道弘扬优良家风,用孝文化来带动爱国敬业,起到融合家庭、凝聚力量的作用;10月9日,山大路街道第二届孝文化节也开展起来,街道表彰了13位老有所为模范,艺术家们表演了经典诵读《孝和中国》、山东快书《孝为先》等传承孝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文艺节目,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我们还整理了闵子骞故事的一些文本,接下来会面向学校发放,并开展导读。另外,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的各类活动中,我们也会把‘闵子骞’元素引入,传播济南孝文化。”陈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