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2018-11-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山东铁雄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工业余热为邹平居民供暖。按照目前采暖面积50万㎡测算,一个采暖季可以节约标准煤1216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335吨,按照每年行驶12000公里来算,相当于15000辆1.6L的汽车一年的排放量!
铁雄冶金:一个供暖季少烧一万两千多吨煤

  随着冬天的临近,供暖问题又成为老百姓的热议,而新型的供暖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18年8月29日,山东省政府发布了《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8—2022年)》,规划中提到政府所提倡的清洁取暖方式之一为工业余热供暖。坐落于邹平市的山东铁雄冶金科技有限公司自2016年起,就已经连续两年利用工业余热为邹平居民供暖。
  站在铁雄冶金巨大的余热回收装置前,公司能源管控中心主任蒋方旭介绍,在焦炉的正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余热和废气,如果直接排入大气中,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能源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铁雄冶金利用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工艺,将废气中的余热引入到余热回收装置,经过脱硫脱硝和余热利用,实现烟气达标排放和余热循环利用。铁雄冶金主要以生产焦炭为主,积极响应“煤炭消费替代”号召,将工业余热转化成品质优良的蒸汽,用于居民供暖,在煤炭减量替代、二氧化碳减排的同时“变废为宝”,从中获得收益。
  蒋方旭说,公司余热回收工艺主要有烟气余热锅炉、剩余氨水余热制冷制热、热泵技术、中温冷却器循环热水等,技术成熟可靠,安全性高,能确保居民采暖用热源的稳定供应。
  铁雄冶金二分厂厂长赵阳向笔者介绍了余热回收过程。焦炭是焦化厂的主要产品之一,煤炭经过高温干馏过程生成焦炭,炼制好的赤热焦炭的温度一般能够达到950℃到1100℃。为将焦炭冷却到便于运输和贮存的温度,往往需要熄焦过程。铁雄冶金充分借助熄焦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利用干法熄焦,把熄焦过程中的高温进行回收,不仅改善焦炭质量,还能实现余热利用。
  与传统的热源成本相比,工业余热成本仅仅包括回收设备的折旧、少量的电能消耗和人工工资等成本,优势明显。按照目前采暖面积50万m2测算,一个采暖季可以节约标准煤1216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335吨,按照每年行驶12000公里来算,相当于15000辆1.6L的汽车一年的排放量!从2016年开始,铁雄冶金就以工业余热的方式参与到邹平市居民集中供热,目前公司的整体供热能力将达到260万m2以上,超过全市供暖面积的一半,可以节约巨量煤炭。
  实现清洁供暖只是铁雄冶金发展循环经济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清洁发电、余热制冷等能源综合利用项目。
  环保投入再多不为多。近期,铁雄冶金投资10多亿元建设“十大环保项目”。在“十大环保项目”之一的储配一体化智能煤仓项目建设现场,可以看到,智能化煤仓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建设,这个项目建成后能够实现进厂煤炭全程密闭,彻底解决煤场扬尘问题。智能化煤仓项目配套建设了自动化配煤系统、自动汽车受料系统、自动计量系统、自动取制样系统以及自动皮带输送系统等,可满足三套焦炉不同配比的用煤需求,实现自动上仓、切换煤种。投产后,将建成容量1万吨的智能化煤仓20个,同时满足5个煤种卸车,日接卸车可达500辆,真正实现了用煤不见煤。该系统也是目前国内首套智能化系统,投用后能够减少人工大约60%以上,真正实现精准配煤。
  铁雄冶金董事长甄玉科表示,铁雄冶金秉承“打造绿色铁雄、生态铁雄”的环保理念,发展循环经济。近几年,铁雄冶金加大环保、节能项目的建设力度,实现了工业废水全部回收处理、熄焦粉尘回收利用、VOC达标治理等,真正实现了清洁生产、绿色发展。   (王志华)

认定新型职业农民过万人 占全省三分之一
沂蒙大地崛起“全能型”职业农民大军
  □陈川 王础
  
  2014年,临沂被列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市。四年来,全市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9.4万人,认定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10158人,认定人数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其培育经验和做法,获得了山东省和原农业部的高度认可,“临沂模式”已经推向全国。与此同时,一支“全能型”的职业农民大军正在沂蒙大地崛起。
  市农广校校长孙志智介绍,早在2014年全国试点时,临沂就开始探索如何创新培育模式,更多满足农民需要,而不仅仅是完成工作任务。通过调研,他们了解农民对经营管理的急迫需求后,开发出“一点两线、全程分段”的培训模式,即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提升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两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从人才振兴到产业振兴
  “临沂模式”迈入2.0时代
  近年来,临沂市农广校的双线分段式培育模式,不仅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也获得了上级农业部门的高度认可。2016年6月27日,在农业部召开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交流会上,作为全国2个地级市典型之一,临沂市政府作典型发言。2016年7月6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特刊印发了临沂市科学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经验。
  就在一周前,2018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论坛在济南召开。其间,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区域性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来自河东区的职业农民韩祥军当选为首任理事长。根据定位,区域性产业联盟把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企业、协会等组织聚合起来,相互借势、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是推动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平台。
  “我们早在2014年试点时就开始注重职业农民互助组织的建设。”孙志智介绍,作为培育工作跟踪服务的一部分,他们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大、分布广、政府及培训机构缺乏支持服务平台的实际,引导新型职业农民自发成立了临沂市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联盟和临沂市青年农场主联谊会,为有志于农村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提升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
  目前,临沂市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联盟吸纳会员2638人,有416名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参加了青年农场主联谊会。2016年10月,市农业局引导产业发展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8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成立了临沂市优质农产品产销协会,协会内部实行营销一体化,共建一个营销平台,共用一个“产自临沂”品牌、共享现代农业种植与管理技术。目前协会可提供92类、517个品种的农产品,年总产量突破1000万吨,产值突破500亿元。
  孙志智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在已有联谊会和创业联盟的基础上,分产业将农民联合起来。以粮食产业为例,鼓励全市从事粮食种植的职业农民都加入粮食产业联盟,集中采购农资、种苗,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销售,从而根本上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是农民也是营销专家
  全面培育造就全能农民
  你能想到吗?一个桃子卖到88元。2016年,沂南县岸堤镇的刘元强参加了临沂农广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通过学习农产品电子商务、新媒体推广、品牌营销等课程,他逐渐掌握运用O2O技术。也在同年,刘元强和三个80后年轻人一起创建了电商公司,注册了“桃本桃”品牌,采用现采现送、产地直供模式,将荒山上种出的桃子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的桃子全部线上销售,蜜桃网上销售价格每斤35元,‘桃王’预订价格每个88元,目前产品供不应求。”刘元强介绍,2012年,他就包下岸堤镇艾山东村的500亩荒山,养土养树养了3年。直到2015年,“桃本桃”种植园才开始出产第一批桃子。“我们种植园的工作人员80%都是村里的贫困户,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刘元强想通过自身努力,让这些贫困户通过种植或打工脱贫致富。
  水果种植是这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经过咨询考察,刘元强决定采用古法种植蜜桃,面向大城市高端消费人群,种植高端优质林果:即每亩地只保留桃树30棵左右,每棵树盛果期只保留80个左右的桃子,全部有机种植。去年,他这个基地采摘了近14万个桃子,全部在网上销售,桃子均价卖到17.8元一个,总交易额达到240万元。
  目前,“桃本桃”的客户已达到6000余个。“截至8月中旬,各个批次的油桃、蜜桃售出,订单累计17万份,面对预订我们都不敢接了,因为桃子都卖光了。”刘元强说,今年销售季早已结束,收入超过300万元。
  “桃本桃”电商品牌带来了稳定的客户,打开了广阔的市场。刘元强又计划在“桃本桃”的产业基础上,结合岸堤山区实际,发展当地农民种植小米、绿豆、核桃等,让贫困户用传统方式种植优质农产品,利用电商平台优势帮助贫困户网上销售。他带动本村和周边村发展蜜桃600余亩、优质杂粮300余亩。“我们一方面建立自己的网上销售渠道,将贫困户的优质农产品推销出去,另一方面,继续流转周边土地,带动农民种植高端林果,利用分红等方式让贫困户受益。”刘元强介绍。
  “明年这个基地将作为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的首选,把他的种植管理、推广、物流经验进一步推广,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标杆,把经验传授给更多农民,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临沂市农广校副校长王志远介绍。
  
  让农业经营有效益
  职业农民才更有奔头
  42岁的李胜,2007年投身餐饮业,他的“都市村庄”饭店开得红红火火。当在新闻中得知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兴建“家庭农场”时,李胜看准家庭农场巨大的发展潜力,选中了汶河岸边的一片空地,并顺利地承包了67公顷耕地,用于果蔬规模化种植,同时进行庄园式规划开发。
  沂南是一代智圣诸葛亮的故里,他为这片庄园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智圣农场”,并成功注册登记为沂南县首个家庭农场。
  为了更好地发展农场,李胜开始了求学之路。2014年,他参加了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并成为临沂市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在这期间,他得到了市农广校果品、蔬菜、农机、土肥等专家团的技术指导,帮助李胜采购优良蔬菜、果树品种,获得种植技术……为农场配备了微耕机、微滴灌、自动卷帘机等现代机械设备;“智圣家庭农场”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半机械化。
  李胜把农场定位为农业观光休闲农场。为此,他需要学习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农作物种植管理等知识,2015年,他又报名参加了创业培训等培训班,不断更新知识技能。“智圣农场生产出的蔬菜、果品,采摘即可食用,以订单的方式为客户配菜,每周一箱菜,价格从100元到150元不等,供不应求。”李胜告诉笔者。几年来,智圣家庭农场不仅发展为集生态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现代化家庭农场,它的运营模式还被写入青岛农业大学的营销管理案例。
  李胜在自己创业成功的基础上,不忘共同发展。在县农广校的支持下,他牵头与15名农场主、合作社社长联合成立沂南县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联盟,互通有无,增强市场竞争力,共同发展。他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2016年在农场成立了农业科技扶贫创业孵化器,为贫困户农民的创业提供实训便利。近年来,他又流转土地十多公顷,发展茶叶、高效蔬菜等项目,并建设了一个多功能培训教室,让农场的培训、实训功能更加完善。2018年,智圣农场还被授予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

  临沂市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能力提升培训班授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