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威海华夏城:废弃矿坑变5A级景区

十余年修山不辍,栽树1127万棵,一座建在矿山上的环保生态城悄然崛起

2018-11-07 作者: 彭辉 来源: 大众日报
  图为华夏城全景。
  □ 本报记者 彭 辉
    本报通讯员 阮宝勇

  今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华夏集团生态修复项目,对华夏集团通过生态修复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致富的做法给予肯定。
  11月6日,记者来到这里,只见暮秋时节的国家5A级景区华夏城,有“秋日胜春朝”的独特之美。松柏的青翠、枫叶的火红、落叶的金黄……大自然绚烂至极的色彩,靠画笔是无法画出的。
  时光倒回到十多年前,在华夏城的旧址——龙山,每天听到的是开山的隆隆炮声,看到的是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坑。改变发生在2003年,华夏集团董事长夏春亭带领一队人马上山,他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修山造林,恢复了昔日的绿水青山。
  在采石高峰期,龙山共有44个采石场,刮风灰尘飞,下雨泥浆流,再加上噪音扰民,附近群众意见很大。2003年起,夏春亭响应威海市生态立市、荒山绿化的号召,开始了长达12年倾尽全力、造福桑梓的修复历程。当时,不光企业员工不理解,夏春亭的妻子也不支持:“别人都是在大山里往家挣钱,他是往大山里扔钱,很多人都说他傻。”“那时候压力确实挺大,修山的投入对我们企业来说也是天文数字,而且光往里投看不见效益,企业的同事们也大多不支持。我只好顶着压力一点点地往前干。”夏春亭说。
  矿山修复是个老大难问题。夏春亭带领员工因地制宜探索了多种方式进行修复。开采面相对较小的矿坑,他们采用拉土回填法,先拉土回填,后植树复绿。对那些双面开采严重、山体几乎被打透的矿坑,采用构建隧道法,在矿坑中规划修建了隧道,上面再覆土复绿。他们随坡就势,对部分破坏较大的矿坑加以改造利用,华夏城内的人民防空教育馆、禹王宫和《神游传奇》剧场就是用这种方式打造的。有些山谷周围的山体也被开采,谷底渣石成堆,他们又借势建起堤坝,建成水库。城内的莲花湖原先是最大的碎石堆放场,通过筑堤引水,水里养鱼、岸边种树,上面修建栈道长廊,架设赏景平台,形成了一处综合开发利用的水利设施。华夏集团仿佛是一个魔术师:曾经的采石立面变成了九曲情人街,堆放碎石、废渣的山谷变成了龙湖,巨大矿坑变成了胶东民俗馆、《神游传奇》剧场……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华夏集团生态修复的脚步从未停歇。10多年来,该集团投资44.3亿元,填土方5692.67万立方米,修复、建造大小水库35个,栽树1127万棵,一座建在矿山上的环保生态城悄然崛起。为了守住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夏春亭牵头成立了华夏文旅集团,将环境治理与旅游开发、富民兴业相结合,建成了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海洋特色文化和胶东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华夏城,同时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实景演艺《神游传奇》秀。在文化演艺市场一炮而红后,华夏文旅集团还在厦门和西安投资了两个文化旅游项目——讲述历代先人下南洋故事的《闽南传奇》,和讲述丝绸之路故事的《驼铃传奇》。两台演艺一经推出,就成为市场热点。
  重现绿水青山是第一步,赚来金山银山才能更好地造福百姓。去年,华夏城接待游客200.2万人次,收入达到1.9亿元。“这个项目,真正让大家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嵩山街道河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吉虎表示,华夏城的环境越来越好,周边13个村是最大的受益者。“老百姓从原来低矮的民房住上了楼房,很多村民在此就业,不但脱贫致富,而且腰包鼓了,生活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