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思想纵横

县域经济发展要扬长避短

2018-10-3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张汉飞

  在县域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上,要坚持特色集群原则,扬长避短。“扬长”就是要有所为,重点利用特有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利用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避短”就是要有所不为、有所放弃。
  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基石。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大背景下,县级政府要及时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的思维和方向,尤其要尽快走出传统发展误区,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首先,要革除以GDP为纲发展县域经济的旧思维。
  GDP是一个量化的数值,很容易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容易进行绩效考核。过去一些县域政府搞GDP崇拜,上项目仅仅从局部利益出发,将社会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进而用GDP衡量县域经济的发展状态。结果,经常出现资源掠夺性开发、环境破坏性开发、只见物不见人的开发等问题。这种以GDP为纲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破坏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甚至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
  新常态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提质的新契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必须纠正这种唯GDP的做法,把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和社会承受力,树立新发展理念,特别是把共享发展、绿色发展作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开辟从单纯注重GDP向注重人类发展指数(HDI)转型的新路径,跳出以GDP为纲发展县域经济的思维误区。
  要把绿色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底色,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县域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在发展过程中,要把民生改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坚守底线、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教育、健康、就业、住房、养老、安全为着力点,全力保障改善民生。
  其次,要告别以县城为中心发展县域经济的旧模式。
  由于受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城市化大趋势的影响,一些地方误以为发展县域经济就是发展县城,就是发展城区,忽略了跨县资源整合以及城乡协调发展。在发展县域经济实践中,习惯于靠建设县域中心城区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习惯于只在县域这个狭小的空间中配置资源,而忽略了资源的综合统筹,无法做到跳出城区这个范围来发展县域经济。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加快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县域经济发展事实上是县城、乡镇、村庄三级协调的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增强全局开放、协调发展意识,在更大格局中集聚资源和能量,寻求动力和空间。在空间发展方面不局限于城区,要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加强城市功能规划,着力打造特色小镇,升级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转型,以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为重点,完善空间规划,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深入推进全域城市化和城区有机更新,强化主城区辐射功能,切实加快城镇带动、城乡联动的统筹发展步伐,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人文空间精致和谐,推动县域全区域协调发展。
  在区域一体化日益加强的趋势下,县域经济发展要立足自身禀赋,主动突破行政地域边界,以区域市场为主导,紧紧把握国家推动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明确自身在城市体系中的战略定位和角色分工,放眼全国全球,关注国际化,融入大市场,用好国际优质的高端资源,启动实施包括引导企业建设外贸电子商务平台、扩大出口信保覆盖面等内容的一揽子举措,不断优化外贸主体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奋力开拓新兴市场,在逆境中内外联动,跳出以城区为中心发展县域经济的传统误区。
  最后,要突破以模仿为手段发展县域经济的旧心态。
  过去,一些县域地方政府为了在区域经济竞争发展中占据领先之机、取得领跑之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不因地制宜,不深入对本地的资源、区位、人文、发展态势等进行研究论证,而是盲目借鉴外地发展经验,看到别人发展什么快,自己就跟风搞什么,制定一些不切合县域实情、没有充分挖掘县域优势资源的发展政策,规划趋同、建设趋同、政策趋同。县域之间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人才、资金、技术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流动,同时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加大了市场交易成本。
  事实上,各县域的历史人文、产业基础、自然禀赋不同,县域产业发展理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县域经济,重在特色;县域产业,重在集群。特色集群经济可以整合县域内各种生产要素,形成强大的技术、市场、成本等综合竞争优势,占领市场高地。在县域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上,要坚持特色集群原则,扬长避短。“扬长”就是要有所为,重点利用特有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利用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避短”就是要有所不为、有所放弃。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县域经济、建立县域优势,必须懂得打好特色牌。要立足县域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后发优势、产业基础等,找准县域在区域内的定位、在全国的定位乃至在全球的定位,集中打造和展示县域特有的产业文化、非物质文化、市井文化和生态文化。要依托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现有企业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企业升级,培育行业龙头,做大做强做优县域特色产业,实现县域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收并蓄,跳出以模仿为手段发展县域经济的传统误区。
(作者系中央党校进修部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