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扶贫大礼包”,毕京菊立即想到在外地求学的女儿——

一条新棉被的温度

2018-10-17 作者: 于向阳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于向阳 报道   ◤9月28日,莱芜市农高区杨庄镇燕家庄村贫困户毕京菊(左)从村党支部书记尚存军手中接过新棉被。当天,杨庄镇有684户贫困家庭收到“扶贫大礼包”。
  □ 本报记者 于向阳
    本报通讯员 张 茜

  “十一”长假第一天,莱芜市农高区杨庄镇燕家庄村村民毕京菊拖着不适的身体,包了4盘素馅水饺,等待在聊城上大学的女儿回家。床上一条崭新的厚棉被格外显眼,她说:“天冷了,这棉被就让女儿带回学校吧。”
  与新棉被格格不入的是两条叠得整整齐齐的薄棉被,因为年岁久远,被罩已经模糊了颜色。毕京菊说:“这两条棉被是俺结婚时做的,缝缝补补用了十几年。”
  而在9月28日,市慈善总会、市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将包括新棉被在内的16件生活用品“扶贫大礼包”送到了毕京菊的家中。
  燕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尚存军说:“‘扶贫大礼包’让所有贫困户尽得实惠。”
  “扶贫大礼包”是市慈善总会、市扶贫办利用今年莱芜市“慈心一日捐”资金,为全市13240户贫困户购置的部分生活必需品。“大礼包”包含了一口炒锅、一把菜勺、一把菜刀、一块菜板、一个菜盆、一条毛巾、一个刨子、一个刷子、四个骨瓷碗、四个骨瓷盘共10类16件物品。
  毕京菊属于2018年尚未脱贫及返贫户,因此她的“大礼包”比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多了两样:一个烧水壶和一床棉被。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用品,对于贫困户来说却是最实惠的关怀。看看毕京菊家做菜的案台上,一把锈迹斑斑的菜刀,一块正反两面都凹凸不平的菜案板。毕京菊说:“吃饭的钱都是借来的,哪舍得买这些东西,只能将就着用。”
  毕京菊的家庭经济条件在几年前还算殷实,丈夫能干且吃苦,2004年攒够18万元买下了村里占地2亩的厂房,做空心砖生意,后又承包了约20亩地种山药,在村里称得上“有钱人”。但不满现状的他借钱存蒜存姜,把家里的房子和地全部抵押了出去,却因市场行情不好,欠下巨额债务,2015年撇下了妻儿失联至今。
  60平方米,一个茶几、一张沙发、一个衣柜、两张单人床,屋门口一个烧水做饭同时又靠它取暖的蜂窝煤炉子,这就是毕京菊和两个孩子的家。“这个家是村委帮忙垫资租赁的。”毕京菊心里的苦,村“两委”看在眼里。
  2016年,毕京菊得了重病,先后做了两次手术,“两次手术费还是娘家和村里给凑的钱。”2017年,村委帮她申请了低保,又为她争取村里保洁员的工作,可因毕京菊需长期化疗,既没时间又没体力,最后不了了之。即便如此,只要够条件能享受到的扶贫政策,村里都积极帮她争取。
  10月1日,女儿回家,吃完一顿团圆饭后,毕京菊不得不在第二天住进医院进行又一次化疗,女儿在病床前悉心照料6天后返校。
  毕京菊出院回家时看到留在床上的新棉被,棉被上女儿留下的一张字条让她不禁流下眼泪:“天冷了,新棉被留给您和弟弟盖,学校里发了棉被,照顾好身体,不要太担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