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思想纵横

如何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018-10-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杜宇玮

  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必须具备行业、技术、产品与组织的“先进性”,拥有完整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系统性”,兼具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的“集群性”,和深度融入并主导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世界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不仅对缓解要素成本上升压力、破解产业结构矛盾和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具有直接的积极效应,而且对塑造经济增长新动能、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一个产业空间地理的概念,其建设的载体是产业带、产业区或产业集群。具体而言,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至少应满足以下四个标准:行业、技术、产品与组织的“先进性”、拥有完整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系统性”、兼具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的“集群性”、深度融入并主导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世界性”。
  根据以上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标准,从现实来看,我国大多数现有产业集群无论从产业内容的“先进性”、产业链条的“系统性”、产业集群的“集群性”,还是产业水平的“世界性”方面,都远未达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标准。因此,必须从多方面及时调整和转变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
  在培育战略上,要从单纯依赖外需市场的外向型集群发展战略,转变为基于内需市场的开放型集群发展战略。随着近年来国内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成本的不断攀升,再加上欧美日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外需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强,外向型产业集群遭遇发展瓶颈,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基本思路是摆脱以往单纯依赖外需市场、专注国际代工的外向型集群发展战略,转向立足内需、面向世界的开放型集群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集聚和配置全球智慧和资源,发展基于内需的全球化经济和本土创新型产业集群。
  在培育机制上,要从注重吸引国际产业转移和集聚,转变为强调“虹吸”全球创新要素集聚。具体来说,就是要立足本土市场需求规模和结构优势,通过国内营商环境优化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吸引全球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在产业集群内“落地生根”,将全球创新人才、技术知识和智力成果为我国所用,促进本土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在培育主体上,要从单个区域或城市的“孤军奋战”,转变为区域间和城市间的“协同作战”。传统产业集群在权利和效益上都具有较大的排他性,“孤军奋战”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往往会导致区域或城市之间的产业同构,从而引发激烈的引资“争夺战”,并且在有限市场需求下导致产能过剩。随着产业分工日益细化,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急需打破行政地域空间的限制,放到一个更大的空间视野进行资源整合和统筹协调。
  在培育内容上,要从偏向先进制造业的“单一化发展”,转变为注重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化发展”。我国产业集群的建设,除了完善生产制造功能外,还需要聚焦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等领域,通过“外引内育”打造生产性服务业中心。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设计、销售中心等,吸引跨国公司把技术含量高的生产制造环节、研发中心和营销服务中心转移过来。另一方面,引导制造业企业沿着价值链从概念设计、原型开发到资源管理、订单管理、生产制造,再到物流管理和营销售后,按照产品附加值的新型创造方式进行整合,推动“制造+服务”融合,拓展制造企业盈利的新空间,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
  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关键在于创新要素集聚和配置。在大国条件下,发挥内需市场规模和梯度的“虹吸效应”,是集聚全球创新要素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前我国应通过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协同发展、城市群融合发展,以及市场一体化等路径来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我国应当通过水陆通道无缝对接,实现水陆联运、海陆互动,打造海、陆、空“三位一体”的跨国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和跨境交通运输体系。此外,还要加强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电网、信息通讯、能源供给、环境治理等综合性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构建和扩张各区域和城市之间的基建网络,超越地理空间限制,发展枢纽经济。
  加强产业链分工协作。首先,要明确各地在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的功能定位,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要各具特色,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防止产业同构。其次,各地特色产业集群不是孤立的“铺摊子”的产业园,而是相互之间要有明确合理的梯度分工,形成一系列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最后,产业发展要以区域生态环境容纳力为准绳,合理布局产业,促进经济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我国可以发挥自身在制造业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和应用性技术上的优势,提高产业生产率,延伸产业链;然后借助各地的资源和市场优势,降低生产成本,转移过剩产能,“虹吸”创新要素。
  促进城市群融合发展。城市群的融合协调发展,不仅是地理空间意义上的交通连接畅通,还包括要素资源的充分自由流动、产业的合理分工以及公共服务的合作共享。对于大多数中小城市来说,本身并不具备各个中心城市所具有经济规模和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巨大的辐射效应,因而必须“抱团”发展,合力构建特色城市群,以特色城市群与其他城市圈形成交汇点甚至是交汇面,以城市群形态融入区域和城市分工中。除了要积极推动新城市群建设,还需要加强不同城市(群)之间的产业关联和统筹协调。
  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形成,需要现代化、国际化、规范化、高端化的专业大市场的支撑。为此,需要通过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制度网络,打破行政边界,消除地方市场分割,推动商品和人才、资金、技术、旅游等要素在区域内无障碍化流动,促进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一体化,使得资源要素可以进行有效配置,形成完善统一开放的市场。具体来说,应当加快各地区专业市场体系的整合与提升,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同时,各地区之间互相协调,共同清理阻碍产品和要素合理流动的地方性政策法规,打破区域性市场壁垒,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另外,还要加强区域间市场服务功能的完善与合作,以及产业园区的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