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每月1节主题党日活动,每村1个特色扶贫项目——

“1+1”主题党日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2018-10-09 作者: 吕光社 王德琬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吕光社 王德琬  
  通讯员 李曦 报道
  本报汶上讯 9月5日,在汶上县南站镇北村的党员活动室内,村两委成员、部分党员和贫困户代表汇聚一堂“上课”,给他们讲课的是镇党委书记李登军。
  “大家听广播看新闻,老听里面提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到底是什么?咋个振兴法?”李登军操着一口家乡话,手拿几页厚的讲稿,他为了这堂课做足了准备。“时代不一样了,小时候在公社干活,将厕所内的废物挑到田地里做肥料,弄得村里臭烘烘的,还能算工分;可现在呢,我们实施了改厕工程,美化净化村庄环境,这是保护生态的典型做法。”朴实直白的话语不仅为生态振兴作了注脚,还强调了改厕的重要。一个多小时的课程,李登军结合自己多年的农村成长和工作经历,用生动的事例和正反比较的方式阐述了乡村振兴的内涵,夺得了满堂喝彩。
  在场的人听得意犹未尽,77岁的老党员张先进每个月5号都雷打不动地来村委大院听课。“很清晰、很受用。”张先进告诉记者,“总认为乡村振兴这项工作是党委政府的事,干好干孬都在于他们,听了多次课后,我明白普通人也可以为乡村振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张先进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去年7月的一堂课,李登军说,北村550户2650人,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村,但村里的环境卫生状况让人堪忧,“三堆”随处可见,村民垃圾随手就扔,5名保洁员每天工作8小时,不停地打扫清运垃圾,非常辛苦;而且北村位于105国道一侧,沿街商铺众多,“面子”和“里子”的卫生都要兼顾。“李书记希望我们开会的人能成为传声筒和志愿者,号召身边的亲戚邻里自觉维护卫生环境。”张先进说,“我回家就教育我的孙男嫡女不能乱丢垃圾,看见就捡起来扔垃圾箱里。”慢慢地,村民提高了思想观念,村内卫生状况也随之好了起来。
  “贫困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绊脚石,思想上的落后更是难以逾越的屏障。”李登军以精准扶贫的工作举例说,南站镇是汶上县域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最多的乡镇,精准扶贫对象1009户1958人,是济宁市重点扶贫乡镇。“在基层扶贫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在落实上级政策的同时也发现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争当贫困户现象屡见不鲜,群众在传统落后意识形态影响下很容易陷入‘我什么都该享受’的政策陷阱,这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拦路虎’。”
  为扫清群众思想上的障碍,南站镇从去年开始策划实施了“1+1”主题党日活动,科级以上干部下村给村民讲课,每月主题由镇党委确定,包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解读国家对农村的相关政策,群众关切的发展问题等。在此项活动的引领下,群众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也带动了移风易俗、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的开展。
  除了每月一节主题党课,南站镇还要求每村根据自身实际确定一项特色扶贫项目,包括项目建设、志愿服务帮扶、关爱困难群众、助力精准扶贫等,进一步拓展组织生活内容,增强党日活动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