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从种植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转变——

紫薇花“开”出乡村好风光

2018-09-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尹彤 本报通讯员 许振峰 尹丽娜

  8月11日,济宁经开区马集镇东运合作社紫薇花培育基地里,来自周边村的“职业农民”正将包装整理好的紫薇花树搬上车,这些品种为“中华红”“红火箭”的紫薇花树将发往北京、上海、四川、湖南、山西、河南等20多个省市。地还是那片地,田已不是那片田,种地变成种“风景”、种产业,百姓腰包鼓了,乡村风景美了。
  “这仅仅是整个项目的一期,建设总共分为一二三期,预计三年之内建成集旅游、休闲、观光多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紫薇花培育基地由经开区马集镇东运农作物种植合作社总经理杨志宣投资经营,目前园区占地1200亩,种植紫薇花树400余亩。整个园区目前有可售卖紫薇花树100多万株,紫薇花树幼苗1000多万株。杨志宣说,现在园区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种植、花卉培育以及垂钓,下一步将园区活动与民俗活动进行结合,逐步开放蔬菜种植采摘区、农耕文化体验区、传统工艺体验区、紫薇小镇、婚纱摄影、水上乐园等项目,推动传统农业纯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功能的转变。
  14岁就走出乡村做生意的杨志宣,没想到自己会再次回归乡村,成为一名“农民”。“现在国家重视乡村发展,镇里推出一系列好政策吸引大户回来发展农业,我也认为休闲农业这块蛋糕大有可为。”杨志宣坦言,先前自己只是发展紫薇花种植、销售,从去年年底开始,他在原来投资的基础上,又相继投入200多万元,用来打造田园综合体。杨志宣说,前前后后投入1000多万元,今年刚有起色,就吸引了周边的人纷纷来紫薇园观花、垂钓、品尝农家菜。同时带动了周围村民的就业,贫困户、农村妇女也都习惯了农闲时到紫薇园打工的日子。
  田园综合体建设需要输血的同时,更需要引智。现在,紫薇花园区培育基地种植专家、营销人才、产品开发设计人员十分紧缺。“田园综合体的图纸设计还是由上大学的孩子设计的,如果以后孩子感兴趣,我会引导他回到乡村,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杨志宣说,以后他会想办法聘请一些种植和农业设计方面的专家,为紫薇园的发展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