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民生

2018-09-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扶贫项目收益差异化分红获点赞
  “贫困户商鸣金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妻子许秋兰被确诊为癌症,我建议定为一档贫困。贫困户施广明有部分劳动能力,能干些轻微工作,我建议定为二档贫困。”宁阳县伏山镇前石梁村的村委会议室内气氛热烈,党支部书记商清国正在就扶贫项目收益的分红方案进行发言,村“两委”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和包村干部等与会人员纷纷点头表示同意。经过充分讨论、反复酝酿,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贫困户各家的实际情况不同,按户或按人平均分配看似公平,但是各家贫困程度不同,“大锅饭”的平均主义不能对重度贫困家庭进行重点帮扶,也让一些边缘贫困户为享受分红而不想脱贫摘帽,助长了“等靠要”的思想。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将全村10户贫困户、28人设定为三个分红档次,共同来分配明强家庭农场2018年的扶贫项目收益。
  据了解,今年宁阳县伏山镇在贫困村扶贫项目收益分配过程中,探索实施差异化分配模式,引导各村结合发展实际,综合考虑贫困户当年收入、家庭实际、贫困程度等多种因素,逐渐拉开分配档次,杜绝“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确保真正实现公正分配、公平扶贫。同时,伏山镇还要求各村先召开村“两委”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和包村干部会议,讨论形成初步分配方案。然后召开由村委代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贫困户家庭参加的村民代表会议,对分配方案进行充分评议讨论。最后,分配方案报镇扶贫办、经管站审核后,在村委公开栏进行公示,真正确保差异化分红的公平、公开、公正。
  (赵海梅 高涵)
第一书记为贫困户
带来医疗救助
  近日,在宁阳县华丰镇梅村第一书记的陪同下,泰安市复退军人精神病院的医务人员为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上门免费体检,并为他带来了3个月的药物。去年以来,在第一书记的联系下,泰安市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已经为该户免费体检送药3次,累计送药价值4000余元。
  李××是华丰镇梅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直患有抑郁症,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每月只有优抚金和低保金,但是看病吃药就花去了大半,李××的儿子因车祸双目失明,父子相依为命,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第一书记董尚明了解到了李××家里的困难后,积极联系泰安市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免费为李××治疗送药,并为他制定健康档案,定期巡检,跟踪病情。现在,李××病情逐渐好转,生活已经可以自理,有时还能干些农活,每月的开支减少了,还能享受贫困户扶持政策,收入逐渐增加,已经达到脱贫标准。李××对第一书记和泰安市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医务人员很是感激,每次见到第一书记都赞不绝口,连连称好。
  (吕玉华)
“扶贫夜校”振奋脱贫精气神
  “以前帮扶干部每次到我家讲政策,我都一知半解,现在通过村里定期召开的扶贫夜校,我对扶贫政策和知识越来越了解了。在问答环节,第一书记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为我们答疑解惑。党的好政策这么多,我要用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东平县旧县乡贫困户刘庆星说。3月份以来,旧县乡开展扶贫夜校进村活动,围绕医疗扶贫、产业发展扶贫、教育扶贫等各项扶贫政策展开详细讲解,邀请了乡中小学校、卫生院和各乡镇相关负责人到场为贫困户答疑解惑,让贫困户更加深入了解扶贫政策,灵活运用扶贫政策,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提升贫困群众满意度。
  旧县乡将扶贫夜校与提升帮扶成效相结合,帮助贫困户了解政策、掌握技能、实现增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助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不断提升脱贫成效和贫困群众满意度。
  “我村已经连续举办两场扶贫夜校培训活动,每场贫困户都积极响应,踊跃提问。通过耐心地讲解,贫困户也开始敞开心扉,把对扶贫政策、对村内工作的不理解一一道来,村‘两委’现场进行认真详细解答。通过扶贫夜校活动的开展,村‘两委’了解了群众诉求,反思了日常工作的不足,改进了工作方法,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服务群众。”尹村二村党支部书记董立祥说。
  (孔庆勤)
爱心大礼包温暖贫困户
  近日,肥城市石横镇深入开展“扶贫暖人心、入户送清洁”活动,将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温暖及时送到广大贫困户家中。活动中,全镇210名扶贫包村联户干部与村“两委”干部一起,深入921户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亲自将装满卫生用品的爱心大礼包送到贫困户手中,并帮助他们清扫庭院、清运垃圾、将院子里的闲置物品统一进行整理,引导贫困群众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鼓励他们坚定战胜贫困的决心和信心。每到一户,扶贫干部与贫困户促膝交谈,详细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家庭状况,了解还有哪些困难需要帮助解决,叮嘱他们要保重身体,遇到困难及时与扶贫包村联户干部进行联系,并广泛征求他们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为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为贫困户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开展,了解了贫困户的所需、所盼,宣传了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建立起镇村干部与贫困户之间密切联系,为精准脱贫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邱士涛)

产业发展铺就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路
  走进肥城市孙伯镇东坞村云蒙山生态观光园的温室大棚内,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立体种植架。这里的草莓不是种在地上,而是分成两层,像花一样栽种在栽培槽中。到草莓盛果期,既可满足游客采摘、旅游、劳作体验等多方位需求,又可为孙伯镇旅游再添新亮点。走出观光大棚,在东坞村的富硒苹果扶贫采摘园内,村民正在为生长中的苹果脱去套袋,一个个苹果面朝阳光,长势喜人。
  农民要致富,产业来带路。不管是东坞村的生态观光园还是苹果采摘园,这一个个喜人的场面描述着孙伯镇脱贫攻坚的战况。为了让贫困户产业增收有保障,镇党委政府结合各村实际,大胆探索尝试,采取“村级+项目基地+贫困户”的产业运营管理模式,成立了项目推进小组,实施“保姆式”跟踪服务,采取专人专班包保、进度双向督导、问题一线破解、限时建成投产,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高效快速推进、早日投产、贫困群众充分受益,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徐元戎)
有线电视“户户通”助力“文化扶贫”
  “以前没什么电视看,今天政府来给安有线电视,看上这么多电视台了,真是没想到,太感谢了。”看着家里闲置已久的电视机收到了清晰的有线电视信号,岱岳区大汶口镇西大吴村贫困户张世杭非常高兴。原来是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岱岳分公司职工来帮他免费安装电视机顶盒,开通有线电视。安装完毕后,工作人员还讲解了电视机顶盒的使用方法。
  为使贫困户能够收看到高质量的电视节目,让电视真正成为他们了解信息、丰富生活、掌握技术的窗口,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岱岳分公司与大汶口镇扶贫办积极对接,精准摸排,计划为全镇6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安装有线电视。公司将安装任务当做项目来抓,7名工作人员分3个施工队同时开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9月底完成大汶口镇有线电视“户户通”文化扶贫任务。目前已完成16个村的安装任务。
  “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是政府文化惠民的重要内容,在丰富贫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满足了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岱岳分公司的负责人冯继忠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对有线电视出现的问题负责,免费维修、免费更换,保证贫困户顺利收看到电视节目,丰富文化生活,助力贫困户早日脱贫。”     (金文)
心系贫困群众 情暖中秋佳节
  临近中秋佳节,为让贫困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度过一个愉快而温馨的节日,近日,宁阳县东疏镇党委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全体包户干部深入各村,走访慰问了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他们带去了月饼、面条等慰问品并送上节日最真诚的祝福和问候。在走访慰问过程中,镇领导和包户干部与贫困户拉家常、谈家事,认真查阅贫困户家中的精准扶贫资料袋,详细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镇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帮扶责任人每月走访入户落实情况以及贫困户收入情况等,对各项扶贫政策进行了宣传和解答,同时鼓励贫困户要坚定信心,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要过节了,家里还缺啥少啥不?有什么困难就和我们的包户干部说……”走访慰问的领导干部们带着热情和关切,声声询问,句句叮咛。秋风将起,但有着党和政府的挂念,有着镇全体帮扶责任人的温情,即使是寒风也将化作温暖的春风吹进每户贫困户的心坎里。
  (邵敏)
易地扶贫
“送温暖助搬迁”
  金秋送爽,小雨淅沥,也挡不住人们搬迁的脚步,一车车一趟趟,棉被、家具、生活器具陆续搬到了新家里,开始了忙碌的安置打扫,也开始了新社区中的新生活……这是东平县大羊镇西王社区搬迁的场景。
  在绵长的车队和人流中,有那么一群人早早地等在了大羊镇西王社区单元楼下,他们便是这次易地扶贫搬迁“送温暖助搬迁”活动的党员服务志愿者,由“双联四包”干部、镇领导及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等组成共计50余人参与活动。他们不顾鞋上的泥水,一边协调着次序一边帮助群众搬运物件,有的在讲解电梯使用方法,帮助搬迁群众使用电梯运送家具等,大件的家具上不了电梯,便直接帮助群众一层层搬上楼。
  “多亏了有他们,真的是太感谢了。”大羊镇西王村贫困户蒋大嫂说,“家里就我和老伴两个人,村里一说让搬了,我们也是高兴,就急忙跟着大部队搬过来了,可是往楼上搬东西很困难,幸亏有这些同志帮忙。”
  “刚才有个小伙子胳膊都被划伤了,只说了没事就又去帮忙了。”村委来帮忙的刘大姐一边抱着一大捆被子往楼上走一边高兴地说,“村里搬迁的热情高涨,社区又给派车,这点雨不算啥,大家都想着赶紧住进这新房子。”
  (陈丹丹)
两季木耳为产业扶贫装上“双引擎”
  初秋微凉,东平县商老庄乡科海菌业有限公司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排排码放整齐的黑木耳菌袋占满了整个厂房,科海菌业负责人商成龙正指挥着工人们将成形的菌袋打包装车。
  据商成龙介绍,科海菌业以前主要培育春木耳菌袋,年产量达到700万袋,带动周边20余个村发展黑木耳种植产业。今秋是第一次培育秋木耳菌袋,取得了巨大成功。秋木耳菌袋的培育成功,彻底改变了商老庄乡一年只能种植一季春木耳的种植模式。春秋两季木耳,不仅充分利用了秋季闲置土地和黑木耳大棚,更有力带动了周边劳动力。眼下正是农闲季节,平均每天有80多名村民来科海菌业务工,其中还有部分贫困人口,每天的收入近百元。
  据了解,今年科海菌业的秋木耳菌包产量将达到60万袋,覆盖周边60余亩土地种植秋木耳,预计产量达到6万斤,增收近200万元。春秋两季木耳种植,为商老庄乡的食用菌扶贫产业装上了双引擎,更加强力地助推了全乡的脱贫攻坚工作。
  (孟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