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民生

路通了,灯亮了,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强了。南上庄村第一书记王飞——

把初心融入日常的“帮扶者”

2018-09-21 作者: 曹儒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李临涛


  2017年5月23日,是泰安市委办公室派驻泰安高新区徂徕镇南上庄村第一书记王飞到村报到任职的第一天。王飞挂职的南上庄村位于泰安高新区徂徕镇政府驻地,人口多、基数大,工作压力也大。工作的第一天,王飞在工作日志上写下了“初心”二字。走进村子的那一刻,王飞思绪万千。“困难再多,压力再大,都不能忘了初心,带着初心干工作,肯定能对得起这方百姓。”王飞暗暗给自己鼓劲。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初到村子,王飞首先从了解村情民意入手,把自己当作一名村里人,扑下身子,深入一线,坚持每天进街入户、走访座谈,实地调研。村里的环境综治、拆违创城、征地拆迁、环保整改等工作一线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经过深入调研,多次与村“两委”开会商议,并向党员和村民代表广泛征求意见,最终理出了一条科学的村庄发展路子,王飞也给自己定下了抓好村级班子、打造过硬支部、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目标。
  自驻村以来,“脱贫、发展”成了王飞心头的两件大事。他牵头成立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挨家挨户走访座谈。一个多月的时间,他走访了全村一百多户贫困户,重新精准识别贫困户数,并为每户贫困家庭建立清晰完整的档案资料。这一年,村里哪个贫困户是什么情况、怎么帮扶,王飞心里早已有了一本明白账。他积极推进12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工作,建成投资12.5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了贫困户年年分红的目标。他推进二次医疗保险“特惠保”,为有劳动能力者寻求就业机会,为无劳动能力者争取低保和特困补助,多方争取慰问资金和物品等等,让每一名贫困户都能感受到党的温暖。
  针对村集体经济和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他刻苦钻研学政策,用心学习找路子。一本扶贫政策小册子,已经被他翻旧了,里面划的笔迹一道又一道,上级多数部门也被他跑遍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可能多地寻找发展信息,为村里发展谋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依托派出单位强有力的后盾支持,他为村里争取到帮扶项目资金近300万元,他和村“两委”一班人一道,完成了村内主要街道和安全生产路建设4公里,硬化背街小巷2.3万平方米,全村的绿化、美化、亮化显著提升。他积极推动印堂小学新教学楼建设,270户家庭的“旱厕改造”工程,镇中心社区和综合集贸服务市场规划建设工程。他还帮助村里实现修建水渠2300米,新增变压器3台,安装路灯128盏,建成了三个小文体广场,安装了39件健身器材,盘活了闲置村化工厂,实现年租金收入5万元。
  如今的王飞变成了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村庄的面貌在他的带动下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112户贫困户实现了全部脱贫,昔日陈旧落后的村庄一跃成为了省级“美丽乡村”。路通了,灯亮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强了。这一年,王飞把初心融入日常工作,赢得了老百姓的民心,也让自己成为了一名为老百姓办实事、用初心融入工作的“帮扶者”。